想要“上刀山下火海”,需要兼具技術和膽量
1/3
2/3
3/3
在馬山縣東部鄉鎮,每逢重大節慶活動,上刀山下火海是必演的一項民間文藝。每逢這項演出,總會吸引四鄰八方的人前來,觀看表演者赤腳踩著33把鋒利的柴刀,一步步地爬向11米的高處,或踩著正在燃燒的火炭,快速跑過近5米長的火槽。整個表演活動持續近兩個小時,除了上刀山下火海,還包括一些配套的文藝表演。為什麼表演者的腳板不會被鋒利刀刃割傷,也不被燒得火紅的木炭燙傷呢?這個節目又有怎樣的寓意?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來到馬山縣加方鄉探訪。
200多年前傳入演出三天三夜用於祈福
加方鄉地處馬山縣東部的大石山區,由於耕地較少,當地居民有著外出求生的傳統。200多年以前的清朝中期,一名外出求生的人回到了鄉里,一同帶回的是上刀山下火海這項表演的技藝。這個人是加方鄉66歲的蔣世傑的祖師爺,蔣世傑的師傅今年已經99歲了,如今依然會四處指導徒子徒孫們的訓練和表演。而蔣世傑經過多年的錘鍊,最終成為了當地民間文化踩花燈、上刀山過火海兩項民間文藝的傳承人。
“古時候,風調雨順時很多村子都會集資請隊伍表演,大戶人家父母過世或者祭日也會請去演。”蔣世傑説,演出要持續三天三夜,當地人認為風調雨順是天和地賜予他們的恩惠,表演上刀山下火海就是為了感謝天和地,讓他們大獲豐收,並祈求來年繼續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大獲豐收。大戶人家的長輩過世請去演,那是因為他們覺得,通過上刀山到下火海,先人們終於解脫塵世的紛擾,走向極樂世界,而表演者正是他們先人的替身。
王牌節目出場兼具技術和膽量的絕活
上刀山下火海是怎麼樣的?今年6月底,加方鄉舉行廣西南寧·馬山美麗鄉村歡樂年加方鄉黑山羊文化節,記者曾在現場親眼目睹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
當日上午10時左右,在加方鄉新聯村板老屯,表演者蔣世傑的徒弟們在一個有半個足球場大的地方搭起“刀山”,挖下了“火海”。現場剛準備好,周圍已經圍滿了數千名前來觀看的鄉親和遊客。
表演之前,表演隊員們用當地的土話向天地祈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
隨後,一名身穿金黃色壯族服飾的漢子背著牛角,腳踏刀尖,手抱桿子,一步一步往上爬。觀眾們全神貫注地看著,生怕表演者會被割傷了腳。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表演者安然無恙,五分鐘之後,爬上了11米高的桿頂。他向觀眾們招手示意,並拿起背在身後的牛角吹響,人群中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隨後,表演者又伸手向背著的袋子裏拿出糖果、硬幣等物品向人群中散發出去,大聲喊道:“祝大家平安幸福!”觀眾們紛紛伸手,迎接這送來的祈福。
第一名錶演者下來後,站在桿子下的其他表演者相繼走了上去,動作和時間幾乎一樣。整個上刀山表演,用了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
之後是下火海,表演者表演完畢之後,便邀請遊客們參與進來,現場頓時歡騰起來。有遊客到刀山處試試柴刀是否鋒利,拿著小孩子胳膊粗的木頭斜著45°角往刀尖處用力一砸,木頭頓時變成了兩半,切口處很平整。“還以為是鈍刀,看來不是!”現場觀看的湖南遊客李先生説,上刀山真是一門兼具技術和膽量的絕活。
一年演出30場每場收入1500元—2000元
近年來,蔣世傑被當地政府賦予文藝戶稱號,他也組建了馬山縣加方鄉加讓文藝隊,如今文藝隊裏有25名隊員。當地逢年過節及各地的重大節慶活動,他們經常被邀請去表演節目。
“今年已經演了30場了,每場會給個1500—2000元不等的費用。”蔣世傑説,馬山縣東部、上林縣、賓陽縣與馬山接壤的部分邀請他們演出的比較多,因為這些地方的群眾比較喜歡看。除了表演上刀山下火海,他們還會表演踩花燈。演出所得,很大部分要用來更新和維護表演用的設備。
“80後”的劉新華是蔣世傑的徒弟之一,經過五年的訓練,目前他也能表演上刀山下火海了。“平時我在家裏幫忙做些生意,晚上閒暇時會跟著去訓練。”劉新華覺得,上刀山下火海是一項很有魅力的民間文藝,如果沒有年輕人加入會失傳,於是他申請加入,期望自己能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剛開始,家人怕他受傷,並不同意他加入,但是經過師傅和自己的勸説之後,家人終於同意了。
“大家的生活都好了,也要看些娛樂節目,我們過去表演都很受歡迎。”蔣世傑説,有了市場需求有了演出的酬勞,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文藝隊中來,上刀山下火海、踩花燈等民間技藝就不會在他手中失傳了。
光著腳踩上刀山為何不會被割傷?
腳底柔軟部分踩刀面才不會被割傷
40多歲的村民藍龍很喜歡看上刀山下火海這個節目,因為他覺得比較驚險刺激。“有一年春節表演,一名年輕的表演者才踩上了第一把刀,腳下就流血了,後來他不敢再上去。”藍龍説,他不止一次看到有些表演者上不去,不過蔣世傑及其兩三個經常表演的徒弟從未失誤過,“據説他們的身上有些魔法,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上刀山的刀桿長11米,上面一共要鑲上33把鋒利的柴刀和3把木刀。踩著這麼多把刀步步登高,表演者的腳板為何不會被鋒利的刀刃割傷?
“沒有什麼魔法,腳底柔軟的部分要踩著刀面,這樣不容易被傷到。不過,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最少要練兩三年才能把握好。”蔣世傑説,他師父收了8個徒弟,他是第二個。經過訓練之後,只有他和另一個人能表演上刀山下火海,其他包括他師兄在內的6個人都表演不了。而自己所收的14個徒弟中,目前只有5個人能表演。
蔣世傑面帶自豪地説,他年輕的時候5分鐘能爬到桿頂,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水準。他的一個徒弟是他見過最快的,3分鐘就可以到頂,可以説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
燒得火紅的木炭為何不會燙傷腳?
腳底抹水跑快點基本上不會被傷到
每一次下火海的表演,都有不少觀眾好奇而又興奮地互動參與。在地上挖一條長5米寬2米深半米左右的槽,將準備好的木炭放到與地面齊平,然後點燃。待到木炭有少許火紅,表演者便會在腳底抹上準備好的涼水,然後快速地跑過去。
“地面可以吸收走些熱量,腳底抹上清涼的水可以散發走一些熱量,快速地跑過去,大部分人都不會被燙到。”蔣世傑説,每一次表演下火海,他們都會邀請觀眾也來試試,這也是他們與群眾互動的一種方式。
韋克松是馬山縣加方鄉的黨委書記,到該鄉任職八年,曾做過該鄉的鄉長。他告訴記者,起初他看到下火海也很好奇,不過表演者邀請他試試時,他根本不敢。“他們告訴我走快點沒事,最後,我試了還真沒事。”韋克松説,當地民間藝術氛圍濃厚,上刀山下火海更是成為了加方鄉的一張名片,很多外賓到加方鄉旅遊,他都會建議看看上刀山下火海,賓客們都稱奇。他也會拉著賓客們去體驗下火海,有的人敢,有的人不敢。不過每個賓客看過這節目後,都覺得這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南寧市區40多歲的自行車騎遊愛好者韋成就曾體驗過下火海。“沒有跑的時候心是懸著的,怕被燒著了,幾步邁了過去,就是覺得腳底有些發熱。”韋成覺得,這樣的體驗讓人印象深刻,也對這項民間技藝有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