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廣西民族博物館看“看·見——2013廣西紀錄影像展”
大山深處,蜿蜒小路連接著古樸的村寨與現代的城市,有人渴望繁華的世界,但也有人正滿懷熱情地用鏡頭記錄著自己民族的一點一滴。昨日,為期5天的“看·見——2013廣西紀錄影像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70多部原創紀錄影片從不同視角和題材展現了廣西民族文化,而拍攝者中不乏當地村民。
影展聚焦於民族文化
“看·見——廣西紀錄影像展”是由廣西民族博物館主辦,廣西師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協辦,為廣西第一個每年定期舉辦的以民族民俗文化為主要題材的紀錄片影像展。
早在2004年,廣西民族博物館就嘗試將紀錄片這種工作方式運用到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展示之中,從2012年開始,廣西民族博物館逐步將文化記憶工程的成果進行有效利用,其中之一就是舉辦紀錄片影像展。
影像展旨在以紀錄片的形式讓公眾能夠“看見”民族內在的精神世界,“看見”民族的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看見”拍攝者對本土文化或異域文化的真實解讀。在昨天的影像展開幕式上,作為特邀影片的《白褲子》便將鏡頭對準了瑤族女孩阿嘎。
阿嘎是村寨裏其他女孩羨慕的對象,因為阿嘎走得最遠,還成為大城市夜總會的駐唱女歌手。為了治療受傷的嗓子,阿嘎回到家鄉向村子中的巫師求助,在那逐漸落寞的老寨裏,穿著時尚的阿嘎與固守傳統的父母真實演繹著關於抉擇與堅守的故事。
題材豐富展南寧元素
阿嘎內心的迷茫與焦慮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現代社會與民族文化之間的矛盾,而通過宣傳展示提升社會對民族文化的關注度,促進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是此次影展的主要目的。
從12月25日至29日,由在校大學生、社區村民、博物館以及社會獨立創作者拍攝的70多部原創影片將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公開展映,內容涵蓋漢、壯、瑤、苗、侗、京、彝、藏、維吾爾等民族,涉及手工藝、戲曲、婚俗、節慶、儀式、生計等題材。
在這些多樣化的紀錄片中,南寧元素令人驚喜,比如廣西師範學院影視協會的高超等人所拍攝的《老友紀》展現了遍佈南寧街頭巷尾,令人垂涎的南寧風味老友粉。(本報曾在12月15日第4版“一部《老友紀》幾多南寧情”進行報道)
還有真實記錄賓陽縣陸村陸玉帶老師傅製作油紙傘手藝的《賓陽油紙傘》;以茉莉花為主體,從採花到加工製作一系列過程的《茉莉花節》;耗時4個月拍攝時間,最終精剪出7分多鐘聚焦南寧80後糖畫藝人鄢小剛的《甜蜜的藝術——糖人鄢》……
村民義務擔當拍攝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廣西民族博物館、全區各生態博物館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一些具有強烈歸屬感的少數民族地區村民也積極參與到本土文化的記錄和保護中,義務拍攝和記錄鄉親們的生活點滴。來自河池南丹裏湖鄉懷裏村的陸朝明便是其中之一
27歲的陸朝明是當地土生土長的白褲瑤青年,3年前,在南丹裏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陸朝明放下農具,拿起錄影機記錄本民族的文化。從最初的一頭霧水到靈感源源不絕,陸朝明漸漸發現,原來真實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
漸漸的,拍攝成為了陸朝明閒暇時的唯一愛好,然而對於這項義務工作,陸朝明的家人一直不理解,認為他拍的東西都是日常瑣碎之事,並無實際意義。可是陸朝明心裏很清楚,多記錄一分鐘就等於為自己的民族多積累了一份財富。
如今,陸朝明已經相繼拍攝完成了多部紀錄片,其中《取粘膏》還獲得了今年廣西首屆生態博物館紀錄片影展的最佳影片。在這次影展中,陸朝明的新作《找菌子》和《陀螺製作》也將與觀眾見面,併為大家呈現自然純樸的白褲瑤生活。
溫馨提醒
“看·見——2013廣西紀錄影像展”于12月25日至29日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公開展映,具體日程表可進入廣西民族博物館官方網站(www.gxmn.org)查看或直接到館了解。此外,廣西民族博物館也將會在官方網站中線上播映全部入圍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