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但在學生社團數量日益增加的今天,我區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困難和不足?面對問題,各方有何好的解決辦法?
借全區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研討會在邕召開之機,記者對此作了一番探訪。
1 當前之困:定位不佳→門前冷落車馬稀
“現在高校學生社團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整體影響力在逐步下降。”駐邕一高校學生社團負責人很是擔憂,“招新的時候,連志願者都招不到幾個,即使新生很有熱情,一兩年後,成員的流失率也是非常高。”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窘境?
“社團活動跟不上形勢,沒啥吸引力,時常處於自娛自樂的狀態中。”、“內部建設沒有明確規劃,相應的管理制度較為缺失。”“不少指導老師形同虛設,提供的幫助也很有限。”……
在接受採訪時,不少高校學生社團負責人認為,除了經費不足、場地有限等客觀因素外,對社會熱點關注不夠、自身定位不佳等主觀因素,才是當前學生社團發展受限的重要因素。
廣西民族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馬超升告訴記者,一些社團在開展活動時,往往脫離自身的發展和服務性質,一味趨從社會潮流和贊助商的需求,組織一些與社團性質不符的娛樂活動,沒有真正體現出自身的特色。
“在參加社團做志願服務時,許多學生虎頭蛇尾的現象越來越多。”廣西醫科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會長鐘朝議分析到,不少社團每年開展的活動普遍陳舊,無特色、無新意,形式固化、僵化、模式化,社團成員也只是做些搬搬凳、倒倒水的簡單工作,無法從社團活動中得到鍛鍊。久而久之,成員的新鮮感和熱情度就會減退,“退團潮”開始涌動。
這,也導致了一個惡性迴圈:團隊組織力度不強、內部管理制度缺失、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導致社團人員流動性大,團隊缺乏穩定性,最終影響新老成員的銜接與傳承。在研討會上,這一情況也是大家普遍認為較為突出的問題。
“青黃不接是現在學生社團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任何領域的學生社團都會隨著社員的畢業出現骨幹逐級流失的現象。在一些社團中,還經常出現核心團隊難以組建的情況,隨著創始人熱情退卻,社團的活躍期也就基本走到了盡頭。”一高校學生社團負責人道。
當然,價值觀的變化,也導致一些高校學生社團日漸式微。很多大學生認為公益志願活動佔用時間,且對升學、就業沒啥幫助,加入這樣的社團或多或少有點“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