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亂、差”歷來是城中村的代名詞。在“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中,城中村的環境衛生治理也一直是個難題。但如今,行走在南寧市江南區淡村的村頭巷尾,卻令人感覺一番新氣象:道路寬敞了,巷道乾淨了,墻面整潔了,街巷擺上了漂亮的果皮箱和垃圾桶,村民衛生意識也提高了……
淡村是如何破解城中村“頑疾”的?其探索的“城中村”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有何經驗和啟示?記者前往探究——
1 市場化保潔:管住“臟、亂、差”
“村裏的衛生環境和市區的大街小巷一樣整潔乾淨,村裏請來專業保潔公司定時清掃,原來‘臟、亂、差’的村容村貌徹底改變啦!”南寧市江南區淡村一位姓劉的村民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儘管淡村的村巷狹窄彎曲,但是驅車行駛還是感覺比較順暢,硬化後的瀝青路清掃得乾乾淨淨,路邊沒有建築垃圾和雜物。
淡村是南寧市江南區福建園街道管轄下的一個村民自治村,設7個村民小組,有村民1900多人,外來流動人口6000多人。
其實,這裡也曾讓不少村民感到“臉上無光”,如今卻感到驕傲和自豪。
村民告訴記者,過去村內經常有垃圾亂放、清運不及時或垃圾沒人清掃的現象。遇上下雨天,污水橫流。現在每天都有多名保潔員在村內來回巡查保潔,村裏小巷乾淨清爽。
“這主要得益於我們引進了物管模式,讓物業和環衛站進駐。”淡村黨支部書記雷文宙介紹説。過去,村委每年給環衛站垃圾清運費,但垃圾清運時間基本固定,路上隨意丟棄的垃圾沒人清掃,後來聘請兩名保潔員,效果仍然不理想。為實現長效管理,村委討論後決定聘請保潔公司實行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招投標聘請有資質的保潔公司負責村裏的村容保潔任務。“嚴格按市場管理模式開展保潔工作後,每天均保證有10余名保潔員在村內來回巡查保潔,實現保潔無盲點,保潔率能達100%。”雷文宙説。
除此之外,淡村還投入80多萬元引進“天眼”電子監控視頻系統,組建“護村隊”加強巡邏防範,以高效、快捷的科技手段為城中村整治提供技術保障,對環衛保潔情況進行有效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