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東興、永福、上林、金秀、東蘭、扶綏、容縣、岑溪、昭平、淩雲、蒙山,廣西已有12個“中國長壽之鄉”。10月19日,又有消息稱,廣西陽朔也符合認證標準,被建議授予“中國長壽之鄉”。這意味著,陽朔將成為廣西第13個挂上這塊招牌的縣。而在陽朔之後,鳳山、大新、天等、恭城……還有一大波“準長壽之鄉”在排隊申報
1
“中國長壽之鄉”被熱捧
至去年6月,全國擁有“中國長壽之鄉”這塊招牌的地方是24個,到今年已經達到近50個。
據了解,“長壽之鄉”全球並沒有一個權威、官方的評價標準,一些所謂“聯合國指標”也是訛傳。中國老年學學會對“中國長壽之鄉”的評定,制定了一套指標評價體系。評價標準原則上每5年進行一次調整,2007~2012年評出的,為“第一屆中國長壽之鄉”。
“中國長壽之鄉”的認證由中國老年學學會頒發,由地方自願申報,向學會支付一定認證經費。中國老年學學會是學術團體,“長壽之鄉”這一稱號也不帶“官方色彩”。但即使這樣,各地對申報“長壽之鄉”的熱情在這兩年出現了井噴,第一屆就有近50個。
“現在符合標準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們對2013年開始的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評選提高了標準。”中國老年學學會學術部主任陶立群告訴南國早報記者,與第一套指標評價體系相比,第二套主要在三個數字上提高了門檻:百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
海南萬寧成為新標準下的第一個“長壽之鄉”。
2
同打“長壽牌”帶來趨同化發展
海南島素有健康島和養生島之稱,但目前,海南只有澄邁和萬寧有“長壽之鄉”的稱號。而廣西已拿到手的就有12個,還有大新、天等、恭城、龍州、鳳山等一大撥“準長壽之鄉”正在申報。
對於廣西盛産“長壽之鄉”,陶立群認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廣西生態環境好,人的壽命容易達到指標,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巴馬的品牌起了榜樣作用。
廣西各地熱衷獲得“長壽之鄉”稱號,廣西老年學學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評選完全自願,由各地直接向中國老年學學會申報,如果需要,他們才幫忙做些協助工作,僅此而已。至於如何評審、稱號的權威性,地方能從這一稱號得到何種發展,他們並不了解。
廣西社科院在今年5月對“東巴鳳”一帶(東蘭、巴馬、鳳山)做了旅遊扶貧專項課題。當地最大的資源是水利資源,原來的想法是通過水電開發,給當地帶來好處。然而最後卻發現,這種開發的利益分配,好處沒有落到當地群眾身上。而這一帶其他資源又匱乏,只有通過長壽旅遊,才能帶動當地富裕。
廣西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趙明龍告訴南國早報記者,廣西的“東巴鳳”主打“長壽牌”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縣看到巴馬旅遊熱了,覺得長壽養生是一個不錯的招牌,也積極去申報。但哪怕拿到了“長壽之鄉”這一認證,單純做長壽旅遊也無法追趕早已名聲在外的巴馬。
“地方發展最怕趨同化,每個縣都去打長壽旅遊牌,誰還能打出巴馬效應?”趙明龍説,與其這些“長壽之鄉”扎堆,不如差異化發展,去尋找本縣特色的文化旅遊路子。
廣西社科院另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各地都想用“長壽之鄉”這個“名片”來包裝,對這種資源的競爭,會在一定程度造成一些造假和急功近利的行為。
3
關注重心應偏移
“百歲老人所佔比例”一直是長壽之鄉評定的基本指標之一,這也是最容易吸引大眾眼球的一個關注點。在“中國長壽之鄉”的評選條件裏,這次就將“百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由7/10萬提高到了10/10萬。
“評選的門檻提高是應該的。但同時,不要只把‘長壽’局限於人的壽命,當地的生態、綠化、環境、空氣、醫療保障等指標都要看重。”趙明龍説。
2010年,東興申報“長壽之鄉”,特意委託廣西社科院,摸清沿海沿邊長壽養生和旅遊業的特點。“從數據上來看,支撐長壽之鄉概念的,重要的還是‘後備人員’——80歲以上人群的比重。”趙明龍認為,不要盲目去追求“百歲老人”這一概念,就好像不去追求運動會上能拿多少金牌,而是真正關注全民身體素質全面提升一樣。真正活到100歲的老人,調研專家花較少的精力去調查,東興市長壽老人每月固定發放補貼、每千名老年人擁有老年性福利機構床位數14.32張(超過6.7‰的全國平均水準)……這些做法反而更被他們看重。“長壽之鄉應該注重老人們的生活指標、幸福指數是不是高、保障體系做得好不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 新聞連結 ]
“中國長壽之鄉”
認證的基本標準
1.百歲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區域戶籍人口中存活實足百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10萬,該指標體現長壽的代表性。
2.人口平均預期壽命。2010年區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8歲,該指標體現長壽的整體性。
3.人口長壽比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達到14%,該指標體現長壽的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