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趙敏 趙金玲)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10日上午,2009年“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捐贈儀式和助學金髮放儀式在共青團南寧市委機關大院舉行。南寧市青聯委員代表、 青年企業家代表、青年文明號集體、市直機關的團員青年代表紛紛到場捐贈, 現場共收到愛心款8萬多元,安利(中國)廣西分公司作為青年文明號企業代表 ,向南寧市轄區內共青團組織捐贈了30台愛心電腦。
今年7月至9月期間,南寧晚報聯合共青團南寧市委、南寧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組織開展希望工程“圓夢大學 放飛夢想”公益活動、志願者勸募活動、青年文明號“圓夢行動”捐助活動等,活動開展以來,共籌集到近百萬元的資助款,截至目前,372名學子獲得資助,今後還將幫助更多的貧困大學生圓夢。受助學子錶示,一定要刻苦學習,用行動傳遞愛心,用知識回報社會。
南寧晚報曾報道過的今年考取中南大學的李文江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悅,因為他踏上了前往大學的路途。與李文江一樣經過本報報道後,喜獲本報與團市委、市希望工程辦攜手開展“圓夢大學 放飛夢想”助學行動資助的共有10名同學,他們也陸續到各自的學校報到,開始大學生活。
據了解,自2006年南寧市共青團組織實施希望工程圓夢行動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共籌集善款600多萬元,資助了1000多名貧困學子順利上大學。
貧困學子假期故事
這個暑假我被愛包圍著
韋夏玲 錄取學校:廣西大學
轉眼之見,我的暑假就快要結束了,今年的這個暑假,是我最長的暑假,也是我收穫最多的暑假。
六月,是最澎湃的一個月,經歷了嚴肅的高考,經歷了漫長的成績等待,終於要查分數了,我拿起電話前還在不停地禱告,我拿著筆忐忑地記下電話那頭報出來的每科分數,當他報出我的總成績時,我愣住了,也笑了。
七月,是最忙碌的一個月,因為要忙著填報志願。我一直憧憬著能到外省讀大學,即使許多人告訴我對於我的家庭來説,那並不好。可是,我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渴望,總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親人有的支援,有的反對,最後,我決定還是陪在媽媽身邊。這個月也很特別的就是接受了報社的採訪,我一直搞不清楚採訪意味著什麼,後來我知道了,但我仍然覺得自己承受不起。
八月,是最感動的一個月,我去了柳州,去看望我的二爹,去了才知道,他老人家已經為我籌措了一大筆學費,他一個一個寫信,發動了一切可以發動的親戚朋友,終於把我大學四年的學費湊齊了。
從柳州回到南寧,就接到了記者的電話,告訴我有許多愛心人士要捐錢給我。我已經湊夠學費了,所以就請記者幫我拒絕了,我知道,人不可以有貪婪的心,還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幫助。幾天后,記者告訴我,有位愛心人士匯了4000元到我的賬戶,我想聯繫他,但卻聯繫不上。
就這樣,這個暑假,我被一份份愛感動著,謝謝你,謝謝你們。雖然現在的我不能承諾什麼,但是,我會把這一份份的愛保留,然後,把它傳遞下去。
這個夏季不一樣而難忘
甘潔 錄取學校:南開大學
我走過細雨綿綿的暖春,又經過花開不敗的初夏。十年寒窗苦讀,終於盼來盛夏的果實——成為南開大學一員,對於我來説今年的夏季是那樣的不一樣。
收到南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的那幾天,我迷惘而徬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努力眺望,仿佛已經看到南開大學園內“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和周總理吞吐天地的胸懷。然而,阻隔我視線的是高昂的學費,這仿佛是一座巍然的高山,難以逾越。
我永遠記住7月28日。那天《南寧晚報 》第7版刊出了我的求學故事《拿到大學通知書告慰天堂裏的母親 》。雖無涕零淚下,但感動自在心頭。看了關於自己的報道,我很想念在天堂裏的母親。
短短的那幾天時間裏,許多熱心人伸出援助之手,我陸續收到愛心人士的4500多元資助金,足夠我揚帆起航,駛向心中的學府南開大學。
在那一聲聲問候中,在那一句句叮囑的話裏,有兩個字已悄然鐫刻在我心頭,那就是 :感謝。我想這將成為我一輩子珍藏的回憶,因為它見證了我不一樣的青春。
平淡是真,這個假期格外地真實。因為有了愛心人士的幫助,我就少了升學的擔憂和壓力,有的只是完完全全自我的釋放。假期中參加了很多次聚會,有初中的,有高中的……還去看望了老師,小學的、初中的,還有高中的。
我是個喜歡讀書的人,每天都在讀。各種各樣的書,凡是有吸引我的地方,無論是梗概還是細節,也無論這些地方是多是少,我都不會放過。
在書海徜徉,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心態,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在假期裏,我重溫了許多大詩人、大詞人的作品。閱讀詩詞,本就容易讓人産生共鳴,詩詞常以“閒花落地聽無聲,細雨濕衣看不見”之隱力於靜默無聲處洗滌一個人的靈魂。於是,聒噪紛繁便消散無蹤,心靈便也求得了安樂。
一路走來,無論快樂還是悲傷,生活總要繼續。我想我要再次啟程了,我要去尋找一所房子,那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記者感言
除了感動還有欣慰
連續幾年參加助學行動的報道,採訪過無數名貧困學子。可以説,每位貧困學子都感動著我們,要説要寫的東西其實很多,一時間我無法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這一刻回想起來,最大的感受是:除了感動,更多的還是感動。
今年7月,我們再次加入助學行動中來,開始了“圓夢大學 放飛夢想”採訪報道。在眾多的貧困學子當中,考取南開大學的甘潔給我們留下極深的印象。
7月24日,看了南寧市學生資助辦于丹提供的多名學子名單後,我們決定給畢業于南寧二中、今年考取南開大學的甘潔打電話。電話接通後,傳來的卻是一名中年婦女的聲音,還伴有路邊的嘈雜聲。因為太吵,對方把電話挂斷。
我誤以為打錯了,但又心有不甘。又繼續打了幾次,最後才知那電話是甘潔姨媽楊芹芳的。在電話中,楊芹芳只是説,甘潔這孩子苦,2007年失去了母親。簡短的一句話,我們心裏有説不出的沉重。
第二天,我們決定到住在中堯路南寧機械廠南生活區的甘潔家看看。簡陋的出租屋只有10平方米大小,擁擠地放著一大一小兩張床……這就是甘潔的家。
而説起甘潔的母親楊儉芳病危竟被安身芭蕉林時,楊芹芳難以抑制情緒痛哭起來……我們見狀也禁不住潸然淚下,整個屋子一片寂靜。就在我們快要離開甘潔家時,楊芹芳哭著説,希望“圓夢大學 放飛夢想”活動能幫幫甘潔。
7月28日刊出關於甘潔的報道後,熱心讀者和愛心市民紛紛向甘潔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週,甘潔收到了4500多元愛心款。
一篇報道引來如此多的溫暖關愛,讓甘潔既意外又感動。然而,面對源源而來的愛心,甘潔本能地選擇了謝絕。甘潔給我們來電説:愛心市民的4500元已夠解決入學第一年的費用,希望想要捐助他的好心市民能把這份愛心幫助其他更困難的同學。
甘潔説這話時,我們很感動也很欣慰。感動的是甘潔謝絕更多資助的自強自立,欣慰的是甘潔這孩子我們沒選錯。
正如甘潔所説的:貧困,不是墮落的藉口,卻是夢想的舵手。這句話在類似李文江、李玉棉和蔡鳳蓮等這樣的貧困學子身上得以體現。貧窮,是磨煉一個人堅強奮發向上的精神。祝願這些受到資助的學生們能在大學生活裏體會愛,傳遞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