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新聞傳播院係協作會日前在廣西南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對當前媒介相關熱點的問題展開了討論,並建議我國中小學和大學非新聞傳播類專業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
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新聞傳播院係協作會會長方曉紅説,西方發達國家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已對在校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我國目前尚未能在大中小學開設類似相應的教育課程,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也僅是在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中進行。當前我國新聞事業繁榮發展,媒介與國家發展以及個人素養的提高的關係愈發密切,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具有相當的媒介素養成為人們適應現代生活、發展自我必須具備的重要素養和條件。
針對青少年沉迷網路、媒介暴力、盲目追星、心理危機等一些現象,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所長于翠玲認為,當代青少年從小接觸各種媒體,網路、手機、電視等媒介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成長。然而,由於青少年缺乏必要的媒介素養,不具有獨立的媒介判斷能力,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不能正確處理媒介和個人成長的關係。大眾媒介的視覺刺激、虛擬特徵以及娛樂化和低俗化內容,不但給傳統的教育方式帶來巨大衝擊,也對青少年的社會化産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國家和社會在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缺位,造成青少年媒介素養的缺乏,使他們面對此情況,無法做出正確的個人判斷,對他們的成長産生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關於媒介素養教育開展的效果問題,廣西師範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靖鳴表示,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可以讓人們對報紙、廣播電視、網路以及手機等各種大眾傳媒資訊具備認知、反饋、評估、質疑和取捨的能力。通過對媒介的積極接觸,人們獲取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情況,開闊視野、了解全局,可以更好的判斷問題,調整好自我心態和行為。此外,人們學會利用媒介所提供的有關科學教育、體育文化等方面的資訊,可以發展各方面的興趣和愛好,陶冶個人情操,提高人們的社會道德素質,使自己和媒介營造的環境和諧相處,在“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切實促進個人的完善和發展。
參加協作會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在我國中小學和大學非新聞傳播類專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有著現實的可行性。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説,電視及網路等媒體覆蓋率的大幅上升,客觀上為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媒介環境。把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列為中小學和大學非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中,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西方國家以及港臺地區有效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經驗和做法,也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媒介素養教育經驗。目前我國超過半數的普通高校建有新聞傳播學專業,這些高校可先行在本校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讓本校新聞傳播學專業承擔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教學任務。
據悉,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類在校學生約有16萬,媒介從業人員26萬。方曉紅認為,近年來有較大數量的新聞傳播類畢業生學非所用或待崗待業,其中不乏有志於投身中小學和大學非新聞傳播類專業從事媒介素養教育之人。鋻於我國各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在部分發達地區先行推進媒介素養教育,亦可選擇部分大學和中小學進行試驗,待取得成功的經驗,再在全國進行較大範圍的推廣。(王勉 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