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成都低空經濟:解鎖旅遊體驗,催生職業機遇
轟鳴聲中,銀白色飛機劃破成都崇州上空,福州姑娘李言汐在俄羅斯跳傘教練的協助下,從約4000米高空縱身躍下。風聲呼嘯入耳,成都平原的油菜花海在腳下翻涌成金色波浪,遠處的雪山在天際線勾勒出銀色輪廓。“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曠野!”著陸後她興奮地抹去護目鏡上的霧氣,雙頰因激動泛著紅暈。
“跳傘客戶七成來自省外,暑期超八成直升機觀光體驗者是青少年。”四川豪蕓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飛行基地總經理魯濤指著排隊穿戴裝備的人群説。在他身後,教練正向遊客講解動作要領。
2024年,該基地累計飛行體驗與培訓總飛行達32076架次、服務遊客約32000人次,跳傘達1700架次、參與者約6800人次,價格優勢和“雲端觀雪山”的獨特體驗形成強大吸引力。這座高空跳傘基地的忙碌,折射著成都低空經濟的蓬勃脈動。
自《成都市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4—2026年)》實施以來,“低空+”培育新業態、帶動新産業,探索實現應用場景多點開花。作為核心承載地的崇州,憑藉優質空域條件和年均約300天可飛行天數,正成為年輕人解鎖“雲端體驗”的熱門目的地。
社交媒體助推著這場飛翔熱潮。李言汐翻開手機展示收藏的跳傘視頻:“雪山背景的縱身一躍特別‘出片’,成都跳傘價格比三亞便宜不少。”越來越多年輕人將極限運動視為解壓良方,“情侶雙人跳”“畢業紀念跳”等低空消費持續走俏。
轟鳴聲裏孕育著新職業機遇。34歲的鄧業冬教練整理著傘包回憶,2008年剛接觸跳傘時中國職業跳傘教練還不多見,他親歷了跳傘教練隊伍從稀缺到壯大的過程。為了接待更多的國內外遊客,他們曾到俄羅斯、泰國等地學習經驗,不斷改善服務體驗。
更引人注目的是無人機操控員群體的壯大:農林植保、短途運輸、天氣預測等領域需求激增,使得相關培訓報名量迅速增長。“2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學員的主體成員,有的一兩周便學會了頗有難度的無人機操作技巧。”該基地相關負責人王瑤介紹。
雲端之上,地域文化正轉化為獨特競爭力。教練們摸索出“雪山仰拍”“花海俯衝”等攝影秘籍,將川西盛景定格為遊客的“人生瞬間”,照見更多年輕人關於飛翔的夢想,也讓古蜀文明在雲端煥發新生機。
夕陽西下,基地仍有兩架飛機待命起飛。魯濤望向正在擴建的機庫透露,不僅要擴大機庫容量、升級接待大廳和跑道,還將推動開通崇州至九寨溝等低空航線,“不久的將來,乘客可以喝著蓋碗茶,40分鐘‘閃抵’九寨黃龍機場。”(來源:中新社 作者:王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