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桂林遊、1900元出國遊 低價遊盯上老年人
“100元桂林遊”“1900元出國遊”……不知何時起,年近七旬的母親熱衷起縣城某旅行社組織的“低價遊”。無論子女如何勸説,仍執意報團,並總是“滿載而歸”——購買數倍于團費的玉器、銀器、保健品。
放眼全國,以“低價遊”為名的購物陷阱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逐漸成為違規低價團“重災區”。一些商家以“企業贊助”“政府補貼”“贈送禮品”為誘餌,以“百元遊山水”“千元看世界”為幌子,將目標對準老年群體,推銷品質難以保障的商品,在強制購物中獲利。
遠低於市場價的“低價”二字,可謂精準擊中了某些老年人的心理。雖然有風險,但報一個高品質的旅遊團,即使子女願意出錢,他們也捨不得。在旅途中,有導遊和商家利用老年人資訊不對稱、維權意識弱等特點,通過道德綁架、精準行銷、情感操控等話術不斷誘導消費,多數人在“包廂式銷售”“饑餓行銷”的群體氛圍中不自覺卸下防備,鑽進環環相扣的套路中。
熟人環境下的團體出行,則讓“低價遊”有了“社交屬性”“情緒價值”。一些老年人參團不僅為看風景,更為“找個人説説話”。當子女忙於工作、自己社交圈又日漸萎縮,低價團營造的“集體溫暖”便乘虛而入。另外,一些旅遊機構設置限遊年齡,普惠性老年旅遊産品相對短缺,“低價遊”成了無奈之選。需求旺盛與供給錯位之間的矛盾,為一些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老齡社會下,老年人精神需求與消費權益保障應該得到更多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拓展旅遊服務業態,以健康狀況取代年齡約束,完善相關規定便利老年人出遊。
滿足日益增長的旅遊新需求,創造適合老年人的新消費,需要政府、企業、社區、家庭協同發力。比如,建立全國性老年旅遊消費維權綠色通道,完善跨部門協作機制,利用大數據監測低價團廣告,嚴查強制購物等行為,讓市場監管跑贏低價套路。企業可開發分齡、分層的旅遊産品,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政府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旅行社推出高品質老年專線。社區可開設反詐課堂,提升老年人防騙意識,讓銀發旅遊回歸“愉悅身心”,而非“購物陷阱”。
針對不合法“低價遊”問題,絕非簡單取締低價産品,而是要以更精細的服務匹配需求,以更嚴格的監管規範市場,以更溫暖的關懷填補情感空缺。唯有讓“詩與遠方”遠離套路,才能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為銀發經濟注入可持續的活力。(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