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始於山水歸於煙火 雲南“賣生活”出圈(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始於山水歸於煙火 雲南“賣生活”出圈(圖)

2025-03-11 08:40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春日向暖,早晨從村野散步歸來,張建勇便在屋前的小院忙碌起來——喂雞、鋤地、澆花、打理菜園……65歲的張建勇,此前一直在廣東的城市裏生活,去年夏天,他來到位於滇東北的曲靖市馬龍區土瓜衝村,過上了鄉村生活。

為啥大老遠跑到雲南鄉下旅居?

土瓜衝村改造後的旅居房。人民網記者 符皓 攝

“這裡有山有水,氣候好,生活很輕鬆。”張建勇説,一到夏天,老家氣候炎熱,心絞痛就容易發作。去年夏天入住土瓜衝後,老毛病再也沒犯過。他乾脆簽了一年租房合約,在此長住。

始於山水,歸於煙火。張建勇只是眾多旅居雲南的外省旅居客之一。僅2024年,就有近400萬旅居客到雲南旅居。

近年來,雲南聚焦“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持續推進旅遊産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精心打造“旅居雲南”新品牌,推出了鄉村旅居、城鎮旅居、度假旅居、醫養旅居、養老旅居、文藝旅居、體育旅居和邊境幸福旅居8種旅居業態,以滿足不同旅居客的個性化需求。

旅居雲南 何以成勢?

旅遊大省雲南,氣候溫和、自然景觀多樣、民族文化多元,是眾多遊客心目中的“詩和遠方”。

從被“山水”吸引,到心甘情願住下來感受“煙火氣”,旅居選雲南原因何在?豐富的産品供給、優良的旅居服務是關鍵。

鐘鵬參與運營的曲靖紅瓦房村。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 攝

土瓜衝村的旅居企業負責人鐘鵬,3年前在曲靖農村開展農業種植時有了做旅居村的想法,但當時村裏“房屋老舊,配套跟不上,深入調查後發現,改造資金就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正當鐘鵬猶豫不決時,當地政府利用涉農資金改造村子基礎設施、加固房屋,銀行又推出了低利率的旅居貸款。

解決了後顧之憂,鐘鵬全身心投入,把精力花在運營服務上。在土瓜衝村,他帶領團隊對改造好的77間房屋進行裝修,置辦家電傢具,讓旅居客拎包入住。同時,還配備小管家幫助旅居客解決日常跑腿所需,為往返車站的旅居客安排車輛接送……

3年來,鐘鵬的公司已在曲靖運營了5個旅居村,今年內還將在全省推出19個旅居村。“接下來我們將探索會員制,會員可以在公司管理的旅居村輪流旅居。”

市場有需求、政府有引導、企業有動力……鐘鵬旅居事業壯大的故事,成為雲南旅居産業欣欣向榮的生動注腳。

雲南熱門旅居目的地——大理沙溪古鎮的鄉村美景。蘇金泉 攝

為加強規劃引領,通過政策扶持激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雲南出臺《加快推進旅居雲南建設三年行動》,明確到2027年將培育3000個以上的重點旅居村。與此同時,雲南各地不斷推出康養、研學、文體、養老等旅居新業態,讓越來越多到雲南的遊客不再匆匆“打卡”,而是安心旅居,短則十天半月,長則一年以上,沉浸式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旅居雲南 生活如此多彩

春日午後,在滇西大理洱海東岸的文筆村,來自南京的設計師莊淮在寓所沏上一壺茶,開始閒坐看書,間或抬頭看看對面的蒼山洱海……

10年前,攜家人到大理旅遊的莊淮被大理的美食美景和人文氛圍所吸引,把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在大理享受起了“藝術家第二居所”的愜意生活。

“在這裡自然自在,做真實的自己。”莊淮説,生活在大理的“天然空調”裏,山和水都是那麼真切,村民們也很淳樸,之前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疲憊和焦慮也消失了。

而在不久前,30多歲的陜西青年譚鑫循著社交平臺的線索,來到了滇中的昆明安寧龍山村,住在當地打造的數字遊民中心,當起了“數字遊民”——一邊網上辦公,一邊享受遠離城市喧囂的慢生活。

安寧市龍山村數字遊民中心外景。人民網記者 符皓 攝

“旅居給人以自由空間,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生活。”在龍山村,沒有了朝九晚五的束縛,譚鑫每天一有空,便會去爬山,或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交流,十分自在。

旅居雲南的美好體驗,讓不少旅居客成為“回頭客”。

今年春節,來自河南的馬永生攜家人來到滇南文山主打石斛康養的六郎城村,一住就是20多天。

六郎城村全貌。運營方供圖

其間,馬永生和家人在種滿石斛的山道上徒步,閒時欣賞當地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渴了喝石斛茶,餓了吃石斛宴,累了享受當地的民族醫藥康養服務……閒適的康養旅居生活,讓馬永生身心放鬆不少,離開前,他戀戀不捨:“5月石斛花開時,我們還要來。”

“打造‘旅居雲南’品牌,就是在‘賣生活’。”鐘鵬看著一個個旅居客在自己運營的村裏過得輕鬆自在,萬分感慨,“旅居雲南,不同的旅居業態,讓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更全面、更多元。”

旅居雲南 讓鄉村“熱”起來

旅居雲南爆火,受益的不只是旅居客。

在享受雲南綠水青山饋贈的同時,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居客們也把旅居村當作“第二故鄉”,充分利用旅居村的資源,做文創、開咖啡館、搞直播,不斷豐富業態,給村莊帶來發展新活力。一個個旅居村與旅居客“雙向奔赴”的故事,在雲南各地持續上演。

遊客在花醉藝術中心拍照。受訪者供圖

洱海之畔的文筆村,當地政府當好“藝術家第二居所”的“店小二”,加大投入,讓土路變為水泥路,村莊環境不斷改善。

日益改善的旅居環境,讓莊淮有了歸屬感。他發揮自己的藝術資源優勢,在文筆村打造了“花醉藝術中心”,巧妙地把蒼山洱海的美景融入藝術空間中,成為洱海東岸著名的網紅打卡點,帶火文筆村,進一步吸引旅拍、婚慶、藝術創意等新業態企業和創意人才入駐。

“曾經的文筆村鮮有遊客前來,村民或務農,或外出務工,基礎設施也落後;如今的文筆村,每年遊客最多能達到60萬人次,實現了所有勞動力就近務工。短短幾年,村子的變化翻天覆地!”文筆村黨總支副書記趙所花説。

曼海村旅居客運營的咖啡書吧。陶思源 攝

滇南普洱曼海村,當地政府整修了村裏的水電管網和道路,將28棟閒置房屋改造為田園會客廳、旅居民宿、非遺體驗中心等特色房,進一步強化了曼海村的哈尼風情。

“風景好,生活很清靜,住在這裡,‘巴適’得很。”來自四川年近七旬的熊獻貴、趙發英夫婦,在曼海村住下後便捨不得離開。時間久了,夫妻倆閒不住,利用此前開餐館的運營經驗,在村裏開起了咖啡書吧。

進入三月,春光正好。早上一開門,趙發英便忙得停不下來。有遊客得知她是旅居的四川人後,好奇地跟她聊起旅居體驗,忙著衝咖啡的趙發英脫口而出:“曼海就是我的新家,過些天,我還想把老家朋友約過來……”

彌勒湖泉半山溫泉,旅居客正在泡溫泉。王夢娟 攝

旅居熱潮給雲南鄉村帶來的改變,不止於此。昆明市海晏村、大理州沙溪古鎮、保山市新寨村、怒江州老姆登村、彌勒市東風韻小鎮、麗江市雪山藝術小鎮……雲南各州市因地制宜,植入先進模式,讓一個個鄉村華麗轉身,成為旅居客的第二故鄉。

持續打響“旅居雲南”品牌,雲南乘勢而上。在2025年的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2025年力爭旅居人數達600萬,加快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遊目的地。”

旅居雲南,未來可期。

(來源:人民網 作者:祝鴻偉 符皓 尹馨 劉怡 王嫻)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