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瀘溪縣芭蕉坪村:深山苗寨煥新顏(圖)
芭蕉坪村位於湖南省瀘溪縣西北部,是湘西苗語東部次方言中部土語的峒頭寨語支的中心地帶,被稱為“一坪挑兩寨”。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民族文化底蘊豐厚,潺潺而流的溪水抱村而過,百年風雨橋歷經滄桑,千年古樹傲然挺立。
近年來,在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支援下,瀘溪縣洗溪鎮芭蕉坪村的農業産業得到極大發展,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村寨。
民族文化底蘊豐厚
芭蕉坪村是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這裡山水風光秀麗,民俗風情獨特,民俗活動豐富;擁有苗族跳香、苗族挑花、苗族民歌、團圓鼓舞、口咬火犁等多個非遺項目。
每年農曆三月,芭蕉坪村都會舉辦以傳承非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苗族民俗活動“三月三”挑蔥節,當地村民及周邊各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與慕名而來的遊客共同歡慶民族節日。“三月三”挑蔥會原是苗族青年男女唱山歌談戀愛的田野歌會,如今已發展成苗族、土家族、漢族群眾以歌為媒、以會富民,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會。
村支部書記張宗群介紹,多年來,芭蕉坪村借助“三月三”苗族傳統節日,依託豐厚的民族文化藝術底蘊,民族文化、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得到充分保護、發掘和發展,是瀘溪縣民族文化保護最完整的村寨。目前,該村正在籌建瀘溪縣第一家村史館。
特色産業促振興
三月,芭蕉坪村黃金茶基地裏晨霧嫋嫋、暗香縷縷,成片茶林佈滿山頭。翠綠的茶園中,陣陣茶香沁人心脾,專家正在手把手地傳授茶農春茶採摘技巧。不遠處,一群採茶姑娘手指飛舞、動作嫺熟地在進行採茶,一幅幅茶香人美、生機勃勃的畫面仿佛訴説著村民對産業興旺、增收致富的喜悅。
芭蕉坪村生態環境優良,群山環抱,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全年雲霧繚繞,為“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環境。為助力家鄉産業振興、農民增收,該村自2017年開始發展茶産業,種植黃金茶1200余畝。目前已種植黃金1號、2號、8號等5個品種,年産幹茶18噸,創産值1728萬元,帶動長期勞務用工180余人,通過茶産業發展,讓老百姓的腰包更加充實,同時以茶促旅,帶動了家鄉“三月三”“六月六”等傳統民俗和傳統古村落的農旅融合發展。
村民周吉德,有著多年的養豬經驗,在瀘溪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他投資500多萬元,興建了一個仔豬養殖場,目前養殖母豬200頭,年産仔豬4000頭,預計到明年可以年産仔豬12000頭,年産值達600萬元。
目前,芭蕉坪村産業發展初見成效。目前種植烤煙面積達330余畝,生豬養殖場2個,水稻種植280畝,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畝,大通藥材種植300畝,特色水産養殖150畝,種植、養殖收入可觀。
工作隊入駐解難題
自今年年初以來,瀘溪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駐芭蕉坪村工作隊會同村支兩委,緊緊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産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走訪入戶,推進為農助農服務,積極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工作隊駐村後,立即開展了對所有農戶全覆蓋大走訪活動,了解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生活、生産中的難題。在“六.一”兒童節和“七.一”建黨節之際,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為巴蕉坪村的在校學生購買了學習用品,開展慰問活動;該局組織幫扶幹部職工110余人到巴蕉坪村幫助村民打掃衛生,解決了部分村民居住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在秋收季節,巴蕉坪村勞動力大多在外務工,駐村工作隊走上田埂地頭,開展助農秋收,積極解決村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今年9月,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向芭蕉坪村捐贈了一批不銹鋼手推垃圾車、垃圾桶、鏟子等環衛設備,助力芭蕉坪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這批環衛設備分別發放到4個村民組,在村民相對集中位置放置相應數量的垃圾車、垃圾桶,並在村裏持續做好宣傳工作,引導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中來,增強群眾環保意識,做到道路乾淨,垃圾分類入桶。
駐村工作隊隊長吉靈瑞介紹,此次捐贈既有效解決村裏環衛設備不足的問題,方便了村民收集和轉運垃圾,又有助於調動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一步,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持續夯實農村環衛設施基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促進美麗芭蕉坪更加宜居、宜業、宜遊、宜養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華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