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兩枚“金釘子”帶熱地質研學遊
“金釘子”,是一個地質學概念。從1965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借用“金釘子”一詞開始。目前,國際地層委員會已經確定了81枚“金釘子”,分散在世界各國。1997年1月,在中國浙江常山縣黃泥塘,確認了達瑞威爾階“金釘子”,這是我國第一枚“金釘子”。隨後,先後有11枚“金釘子”在我國確認建立,證明了我國地層學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排碧階“金釘子”
可是,在武陵山脈東部,一個叫湘西的地方,在1.5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罕見地擁有了2枚“金釘子”,這片土地霎時讓大家穿越在地球46億的歲月長河。
2003年、2008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和國際地科聯將湘西兩個標準層型剖面命名為寒武係芙蓉統排碧階剖面、寒武係苗嶺統古丈階剖面。這兩枚“金釘子”主要通過球接子三葉蟲化石來進行全球對比確認。其中,“古丈階”確定其底界的首要標誌是光滑光尾球接子三葉蟲化石,“排碧階”確定其底界的首要標誌是網紋雕球接子三葉蟲化石。
古丈階“金釘子”
近年來,以兩枚“金釘子”為主要特色的湘西州地質公園博物館備受研學愛好者青睞,每年接受的研學人員絡繹不絕,成為武陵山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世界地質公園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目前湖南僅有2處世界地質公園。2020年7月,湘西地質公園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達2710平方公里,縱跨湘西州6個縣1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鎮、紅石林、十八洞、呂洞山、洛塔7個園區。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永順縣芙蓉鎮,是了解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的科普“窗口”,館內分為“金釘子”“紅石林”“礦産資源”“生物生態”等8個廳,是一個集收藏、保護、研究、科普、教育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博物館。
該館展出各類岩石礦物和古生物、古化石標本,並通過聲、光、電等設備,全方位、立體化介紹湘西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與特點,多角度展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地貌景觀、民族人文景觀、生物多樣性和建設發展成效,是學生群體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先後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
開放至今,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已接待研學旅遊7萬餘人次,接待研學旅遊團隊100余批次,成為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與研學的打卡熱門地。2024年,該館就接待研學人員超過4.7萬人次,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和歐美等發達國家。
博物館加大投入和科技創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展廳的圖文視頻介紹、縮微景觀、礦物和古生物標本等,讓遊客和研學人員了解湘西獨特的地質地貌風光,見證湘西的一眼萬年,感受湘西的滄海桑田和地質變遷。
該館注重線上與線下結合,拓寬科普渠道。線下開展“走進湘西地質故事-寒武係金釘子”科普研學線路,帶著同學們穿梭在億萬年的湘西地質奇觀裏;線上上平臺定期推出湘西生態、地質、非遺等內容的“科普雲課堂”。如有趣的岩石科普轉盤不僅幫助學生認識湘西各類岩石,而且讓學生感受到與岩石接觸的特有觸感。在科技設備的加持下進一步實現了寓教于樂理念,積極培養了學生自我發現、主動探究的能力,加快駛入落實“雙減”快車道。
(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華 黃天倫 吳禹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