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些展館組織活動能參觀 遊人常吃閉門羹
北京市不少公園裏都配建了各類展館,用來宣傳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及人文風情。然而有市民反映,一些展館建得挺漂亮,卻長期不面向公眾開放,展館一直閒置,白白浪費了資源。記者調查發現,資金短缺、管理難度大、安全評估無進展等因素,都導致這些展館可望而不可即。
蕭太后河展覽館
遊客前往參觀常吃“閉門羹”
蕭太后河展覽館位於馬家灣濕地公園內,雖然環境清幽、建築恢宏,但市民反映,展覽館近年來一直沒有面向公眾開放,每每前去,總吃“閉門羹”。
記者近日多次來到馬家灣濕地公園走訪,沿著公園一路向東,在一處水系的南側,可以看到一座三層中式建築,規模很大,外觀雄偉,這就是蕭太后河展覽館。展覽館的大門是對稱的窗欞式結構,上面還有水波紋圖案,設計別具特色,不過處於關閉狀態,遊客被阻隔于門外。
記者繞著展覽館走了一圈,沒有發現其他入口。透過大門的縫隙向裏面望去,可以看到展館內部有雕塑藝術品、LED顯示屏等展品和設施,墻上還有一些書畫展板,可惜都無法近距離欣賞。
據悉,蕭太后河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遼代的蕭太后主持開挖而得名。蕭太后河展覽館的建設,旨在厚植蕭太后河歷史文化底蘊,充分展示河流治理成績。公開資料顯示,展覽館于2020年建成開放,共分三層,總建築面積2675.54平方米。館內三層主題各不相同,一層是蕭太后河專題展,介紹蕭太后河的歷史變遷;二層是蕭太后專題展;三層是遼南京城專題展,從政治、軍事、文化、融合等方面展示遼南京城的繁榮富庶及政治地位。
在各大點評軟體上查詢可見,2021年至今,不斷有遊客反映,特意前來參觀展館,到了跟前才發現不開放,白跑一趟。記者注意到,展覽館前沒有任何關於開閉館的資訊公示,也沒有聯繫人和聯繫電話,由於資訊不對稱,很多遊客都是多次前來多次撲空。記者走訪期間,不時有遊客走近大門,向展館內部張望。展覽館大門前的區域較為寬闊,有人專門來此跳繩,不少附近居民也愛在此鍛鍊。展館門前張貼了一張溫馨提示,希望大家不要損壞地面,降低唱歌、抽陀螺等活動的音量。
一位在公園遛彎兒的附近居民説,他這幾年就沒見展覽館開放過,沒有機會進去參觀,“聽説有人檢查時才會特意打開。”記者通過網路查詢,確實能搜索到有人前來參觀調研的新聞。
朝陽區文旅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蕭太后河展覽館目前只用於屬地豆各莊地區組織的活動,暫時不對社會公眾開放。該工作人員説,如果要面向社會開放,需要配備保潔員、檢票員等一系列專業運營管理人員,還涉及人員的編制問題,這些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援,因此目前沒有明確的開放計劃。
亦莊鎮鄉情村史館
丟過東西後一關了之
近年來,北京大力開展鄉情村史陳列室建設,將其納入“博物館之城”建設體系,旨在打造留住鄉愁、凝聚人心、傳承文明的重要窗口。為此,各地針對自身特色,採取文物文獻、多媒體影像、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力求多角度呈現當地的鄉情村史。亦莊公園建設了亦莊鎮鄉情村史館,不少前來公園遛彎兒的附近居民都會來此參觀。可近期有市民反映,此前開放過一段時間的鄉情村史館,如今卻大門緊閉,不再對公眾開放。
記者近日前往亦莊公園進行探訪。亦莊公園東門毗鄰三台山路,道路的兩側都設置有專門的指示牌,用箭頭標明瞭前往亦莊鎮鄉情村史館的方向。亦莊公園東門懸挂著“亦莊鎮鄉情村史館”的牌匾。進入大門之後,園區裏也有多個指引鄉情村史館位置的指示牌。可以説,管理人員將路線導航做得非常細緻,初次前往鄉情村史館的市民也不會迷路。
順著指示牌,記者很輕鬆就找到了位於公園西側的亦莊鎮鄉情村史館。該鄉情村史館長約120米,寬約10米,和公園的塑膠跑道緊挨著,旁邊就是公園的主幹道,是遊客的必經之地。不過,鄉情村史館正門的幾扇玻璃門緊閉,內部空無一人,外人也無法進入。在玻璃門的最外側墻面上,有一處智慧門禁,看得出來只有刷卡才能進入。
透過玻璃,隱約可以看見館裏有展板、圖書等設施,還有一間會議室。不過記者並沒有在周圍看到任何關於開閉館的資訊公示,也沒有發現聯繫人和聯繫電話。一位附近居民説,鄉情村史館此前開放過一段時間,很多居民喜歡來此放鬆身心,可後來不知為何不再開放,大家失去了一處難得的文化場所。
記者聯繫到亦莊鎮鄉情村史館的一位管理人員,其表示,在鄉情村史館開放期間,曾經丟失過東西,再加上人手不足,管理難度較大,便不再對公眾開放,平時只會在屬地組織活動時開放,目前沒有明確的重開計劃。
漢白玉文化藝術宮
內部石雕展陳可望不可即
市民王先生反映,位於中華石雕藝術園內的漢白玉文化藝術宮外觀氣勢恢宏,卻長期不對公眾開放,無法一睹其內部風貌。
記者近日來到漢白玉文化藝術宮北門,只見其外觀宮殿式的建築風格獨具一格,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兼具中西文化,並且雕刻精美、手法細膩。藝術宮前有幾十級臺階,不過被一排欄杆阻隔,遊客只能止步於此,要想近距離遊覽,只能從旁邊的公園前往。記者由中華石雕藝術園北門進入,再向西走上一段距離,就來到了藝術宮門前。然而記者繞了藝術宮一圈,發現了多個大門,卻都是緊閉狀態,而且上了鎖,外人無法進入,更無法一窺全貌。記者在藝術宮周圍也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開閉館的資訊公示,更沒有聯繫人和諮詢電話。
公開資料顯示,漢白玉文化藝術宮于2002年動工,高29.61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工程的用料全部採用質地精良的漢白玉石材,共使用石材740多立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也是最大一個全部採用漢白玉打造的藝術宮。藝術宮內部共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共計三個展示區域,採用多媒體展示、石雕精品陳列等形式,介紹大石窩鎮漢白玉開採加工歷史、雕刻技藝傳承等內容。
記者探訪過程中,多位遊客被藝術宮吸引,但只能遠遠拍個照,無法進入參觀,眾人都表示遺憾。
一位附近居民説,有團隊來此參觀調研時,藝術宮才會開放,20多年來他只跟著進去參觀過一次。記者在藝術宮附近發現了一處新建的遊客服務中心,設置有售票窗口,不過裏面空無一人,並沒有投入使用。有居民説,大家也經常反映藝術宮不開放的問題,前段時間聽説藝術宮有開放的打算,還計劃進行售票,但是後來不知為何就沒有下文了。
大石窩鎮工作人員表示,藝術宮原本計劃2023年面向公眾開放,但是展陳裏有很多石雕作品,有的缺少必要的防護措施,再加之內部有些設備老化,有漏水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當前,相關部門正在對藝術宮做安全評估,不過尚未有明確的進展,“一旦安全評估通過,將會考慮後續開放事宜。”
記者手記
展館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當前,北京各類展館蓬勃發展,公眾井噴的精神文化需求,帶來了“逛展熱”。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展館長期閒置不開,一些遊客滿懷期待而來,最終卻吃了“閉門羹”。
“為什麼只有個別人能參觀,公眾卻看不了?”不少市民難免存此疑問。事實上,有些展館不是不具備開放的條件,只是涉及運營管理的各項問題,因為處理起來相對棘手,索性便一關了之。長期關閉展館,對於管理方來説或許省力省心,但不僅會扼殺公眾的參觀熱情,還會導致公共資源的浪費。
作為向公眾提供文化教育的機構,各類展館有義務面向公眾開放,同時充分考慮觀眾的需求。如何做好設施、展品的保養維護,如何保證遊客的參觀品質,如何合理配備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科學謀劃精心設計,還需要根據實踐不斷調整完善。即便目前暫時無法開放,展館也應向公眾做好公示解釋。
各類展館只有以公眾需求為服務導向,推動智慧化管理和可持續化發展,不斷健全服務保障體系,提供更優質服務,才能承擔起傳播地方歷史文化的責任,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普及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孫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