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先享後付”套路多,莫讓消費者“先用後哭”

2024-12-17 09:13

來源:紅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隨著消費模式的不斷創新,一種看似頗具吸引力的“先享後付”消費模式在預付費行業悄然興起。這種模式錶面上似乎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消費體驗,然而,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近日的報道,卻揭露出其背後讓眾多消費者防不勝防的套路,不少消費者甚至因此稀裏糊塗地陷入了經濟困境,“先用後哭”成為了他們的真實寫照。

“先享後付”,是給予消費者先享受商品或服務,而後再付款的便捷消費體驗。消費者可以在無需一次性支付高額費用的情況下,提前體驗産品或服務的價值,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家卷款跑路的風險,而商家則可以借此吸引更多顧客,擴大市場份額,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美好。“先享後付”模式的本質在於其誘惑性和隱蔽性,消費者在享受服務時,往往被“先享受後付款”的承諾所吸引,認為這是一種無風險的消費方式。然而,調查顯示,許多商家在推廣這一模式時,往往會隱藏不公平的條款,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署協議。以祛痘門店為例,一些不良商家在推薦“先享後付”時,故意模糊關鍵資訊,誘導消費者簽訂不合理的分期協議,並利用消費者對還款壓力的擔憂,勸説其選擇更長的分期,而刻意隱瞞其中可能存在的諸多限制與風險。這種隱蔽的消費陷阱,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

“先享後付”亂象層出不窮,其背後的運營公司更是“套路”滿滿。某些所謂的“先享後付”公司,打著各種旗號,實則是“擦邊”宰客。他們將強制扣款功能作為保障商家利益的“利器”,卻把消費者置於極為被動的境地。一旦消費糾紛産生,消費者不僅要承擔違約金,還得看商家臉色才能解約,否則就會被持續劃款。而且,這些公司為規避法律風險,將重要條款以小字標注在頁面下方,利用消費者的疏忽大意和專業知識的欠缺,使其在不知情中陷入“陷阱”。更有甚者,通過與支付平臺的某些合作,強制消費者綁定信用卡還款,將消費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還可能影響其徵信記錄。這種行為,無疑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公然漠視,也是對市場秩序的嚴重破壞。

不僅如此,“先享後付”市場存在的介面亂象,更是攪亂了整個行業生態。一些公司雖並非支付平臺的認證服務商,卻能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先享後付”服務介面,開展貼牌經營。他們以發展下級代理為主要盈利模式,下級代理為了賺取手續費流水分潤,便極力向商戶推廣這種“包裝精美”的支付模式,而不顧其是否真正合規、是否對消費者有利。這就導致了大量商家在利益誘惑下,紛紛採用“先享後付”,進而誘導年輕消費群體過度消費、超前消費,與該模式推出的初衷背道而馳。

本質上講,如今的“先享後付”模式呈現出了一種“三不像”的尷尬局面,即像預付式消費、像信用卡分期、像信用貸款,但又不完全具備其中任何一種的明確性質與規範監管體系。這就使得它成為了監管的“灰色地帶”,一些電商平臺、支付機構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大力推廣該模式,而忽視了其中潛藏的巨大風險。長此以往,不僅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因此,支付平臺主動承擔監管、監督責任是極為關鍵的一點。支付平臺作為資金流轉的關鍵環節,有能力也有義務對“先享後付”業務進行嚴格審核與監督,確保合作商家合法合規經營,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與合法權益。同時,金融監管部門更應儘快明確“先享後付”的行為規範,制定詳細的監管政策與法規,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於那些故意鑽監管空子、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以維護市場的公平正義與良好秩序。而消費者自身,在面對各種新型消費模式時,也應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量力而行,做到明白消費、理性消費,不被看似誘人的“餡餅”所迷惑。

“先享後付”不應成為商家與不良運營公司設局坑害消費者的“溫床”,而應在規範監管與合理運營下,真正成為促進消費升級、推動市場繁榮的有益模式。相關各方必須行動起來,讓“先享後付”回歸正軌,莫讓消費者的權益在套路中“哭泣”。(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