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融通民企資源建強城鄉數字供應鏈路徑探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製度。根據當前湘西州已然形成的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稅收、60%以上GDP、60%左右技術創新和新産品技術研發、90%以上城鎮就業、90%以上經營主體的“56699”發展格局,融通湘西州民企資源、建強城鄉數字供應鏈對於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促進基層率先創新形成區域化、體系化、全鏈化的數實融合發展模式,具有必要性、基礎性、先導性的重大意義。
中國網版權圖片。張春華 攝
一、城鄉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背景與意義
(一)融通民企資源可行性。供應鏈是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據統計,全州工商聯共有會員一萬多個,其中涉及供應鏈體系企業是為多數。會員企業積極投身於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優化中,投資建設了高標準、大規模的冷鏈倉儲設施,並引入了先進的冷藏、冷凍技術和倉儲物流體系,並在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綠色礦業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産業集群,提升了産業鏈整體競爭力。
(二)城鄉融合發展必要性。供應鏈的發展是以大城市為中心向中小城市擴散的體系,然而農村供應鏈發展速度相對滯後,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落後、資訊化程度低、農産品流通體系不完善等方面。近年來,湘西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供應鏈發展轉型,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加快了城鄉供應鏈建設。
(三)供應鏈數字化重要性。數字經濟是指以數字化資訊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經濟活動,它涉及各種線上業務和電子商務,以及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路和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的業務和服務。著力提升供應鏈數字化水準,充分融合産業數字化與供應鏈數字化,並推動供應鏈各環節資訊共用與協同合作,更好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産率,顯得尤為重要。
二、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的現狀與挑戰
(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十四五”以來,湘西州在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就,4G網路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5G網路則覆蓋了城區及重點區域,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221萬戶,構建了高效運作的數據中心,為供應鏈中的數據採集、傳輸、處理和分析提供了強大的硬體支援。
(二)特色農業品牌享譽市場。湘西州共申創農産品“兩品一標”184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3個,綠色食品135個,有機産品36個,農産品地理標誌13個,有機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數量均居全省前列;地理標誌商標和産品29個,創建“湘西香伴”等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21個,其中州級9個;湘西黃牛、湘西黑豬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名錄》,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黃金茶、莓茶、臘肉、橘柚、葛根、獼猴桃、古丈毛尖、龍山百合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優秀農産品品牌享譽市場。
(三)多元化産業鏈佈局優化。圍繞湘西州“1+5+X”現代化産業體系,湘西州委、州政府印發了根據《湘西州關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實施方案》《湘西州現代化産業體系工作推進機制》等文件,明確了九條重點産業鏈的思路。
(四)産業鏈數字化成效良好。産業鏈數字化升級轉型在湘西州全面加速,湘西州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等數字運營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永順縣莓茶城鄉數字供應鏈平臺在芙蓉鎮正式上線。此外,通過深入開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全州已有2331家工業企業實現上雲,推動了工業生産的智慧化和高效化。
(五)供應鏈安全體系規範化。湘西州高度重視數據安全與網路安全問題,加強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的數據加密、訪問控制、應急響應等機制,確保供應鏈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參與或主導制定供應鏈安全相關標準,提升行業整體安全水準。
我們也清醒看到湘西州數字供應鏈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為産業基礎薄弱發展乏力,供應鏈數字化程度不高;州內供應鏈體系尚未形成完整的數字化管理,供應鏈各環節之間資訊孤島現象嚴重,供應鏈基礎設施待加強;傳統優勢産業鏈需完善,更須持續培育具有鏈主功能的領軍企業;城鄉數據鏈條需強化,跨域數據流通尚需暢;通供應鏈數字化人才緊缺,州內數字供應鏈相關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支撐稍弱。
三、建強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路徑探討
(一)總體思路
總體思路:充分挖掘、整合區域內外民企優勢資源,大力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創新數據資源開放共用機制,深化大數據示範應用,重點建設以數字要素驅動、數字産品製造、數字産品服務、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化效率提升等五大領域為核心的數字産業體系及城鄉數字供應鏈系統。依託湘西州九大重點産業中的生産種植、精加工、物流配送、銷售服務四大業務場景,緊扣供應商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四大供應鏈要素,面向未來需求和本地實際,融通區域內外民企資源,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和元宇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構建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的數據融通、資源共用、業務協同的網狀供應鏈體系。重點打造基於大數據與算力、演算法、算網、算據“四算合一”的生産全週期監測模型、品質控制和品質溯源模型,提升城鄉供應鏈效能,拓展産業發展空間,推動以利潤創造和服務增值為導向的全鏈價值增值,實現基於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區塊鏈四鏈合一的有機融合。
力爭到2027年,打通民企資源融合渠道,引進産業龍頭企業3-5家,建成5條以上的示範性城鄉數字供應鏈,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數字供應鏈融合創新應用標桿,逐步將湘西州打造成為武陵山片區數字供應鏈技術應用與創新高地。
(二)路徑選擇
1、強化政策支援保障。黨委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援城鄉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例如: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所需的諮詢、培訓、技術支援等服務;優化金融服務,確保供應鏈資金暢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加大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提升數字供應鏈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準。
2、做好頂層設計規劃。通過制定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發展戰略規劃、識別和培育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能力、構建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系統性解決方案、完善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協同治理體系、創新湘西州城鄉數字供應鏈業務運營模式五步走的策略,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數字産業發展的目標和導向,明確湘西州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結構,積極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將數據要素管理納入區域企業經營管理目標。
3、培育鏈主龍頭企業。加快培育一大批全國、全省和區域數字供應鏈的“鏈主”企業。通過推動核心企業提升其核心關鍵技術、增強其創新能力、打造企業品牌、參與行業或産品的標準制定、擴大行銷網路等手段,不斷提升對所控制的供應鏈上下游的資源進行整合的能力;按照國內、省內和區域鏈三種類型對鏈主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分類管理,將鏈主的覆蓋範圍拓展作為重要的評價指導,不斷更新對於不同層級鏈主的扶持政策,區域內國內、省內的鏈主越多,區域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的貢獻也就越大;支援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産品設計、文化創意與企業品牌的融合發展,在智慧行銷方面推出有價值、有內容、有創意的品牌行銷服務。同時,支援中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形成以核心企業為連結的供應連結口。
4、促進城鄉商品流通。促進商品流通,優化供應鏈流程是首要任務。(1)鼓勵和支援農村傳統商業模式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同時引入更多城市工業品進入農村市場。(2)推動數據共用與標準化,建立統一的數據採集標準和數據標簽。(3)發展B2B電商平臺,鼓勵和支援B2B電商平臺的發展,為城鄉企業之間的商品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平臺服務。(4)推動農産品上行,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農産品的標準化、品牌化和網路化銷售,提高農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強農産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
5、構建資訊共用平臺。資訊流的優化能夠提升供應鏈的協同性和響應速度。(1)整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搭建城鄉數字供應鏈資訊共用平臺,支援實時數據交換,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實現供應商、生産商、分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互通和實時共用,優化供應鏈決策。(2)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供應鏈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有價值的資訊,精準分析市場需求趨勢,預測農産品銷量,指導生産和採購計劃。利用智慧演算法優化庫存管理、物流調度等環節,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打破數據共用壁壘,通過數據中臺等實現城鄉數據的共用與交換,促進商流資訊的暢通。(3)推動物聯網技術應用,實現農産品的全程追溯和實時監控,在農産品上安裝感測器或標簽,實時採集農産品的生産、運輸、存儲等環節的數據,確保資訊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加強資訊安全保障,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和安全措施,保護供應鏈中的敏感資訊不被洩露或濫用;建立完善的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防止數據丟失和洩露。
6、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著眼提升全州數字素質和培養數字技術領軍人才。充分發揮吉首大學等本地高校培養人才主渠道的作用,鼓勵支援本地高校在專業設置、師資培養、招生規模等方面向數字人才傾斜,推進教育模式、內容與市場需求全面對接,增強高校培養數字人才的能力,培養學生數字化思維和實踐能力。推進引才引智工作,加強國際合作,引進海外高層次數字人才,支援留學回國數字人才創新創業,開展高層次數字人才出國(境)培訓交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骨幹人才。加強校企合作,通過共建共管數字産業基地等途徑,系統強化數字經濟實操技能訓練,合力培養具有實戰運營技能的專業人才。(來源:中共湘西州委統戰部、湘西州工商聯聯合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