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商品館全是“東北造”?忽悠消費者不可取
最近,俄羅斯商品館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俄羅斯原裝進口、純正俄品是其核心賣點。然而,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吐槽,俄羅斯商品館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就像被打假的網紅“俄羅斯娜娜”和俄羅斯的關係一樣,裏面很多所謂的特色産品並非進口。
記者探訪發現,其中確實有不少商品都是由國內廠家生産,多為“東北造”,比較暢銷的俄羅斯大列巴、風味牛筋腸和奶粉,産地分別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哈爾濱市和齊齊哈爾市……這些商品的執行標準和國內一樣,雖然貼有俄羅斯標簽,但並非真正進口。
當下,這種俄羅斯商品館的商業模式被快速複製,在北京、上海、杭州、哈爾濱、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都已上線。
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圈,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的俄羅斯商品館絕對是非常顯眼的存在。這些商品館都以藍色為主基調,大字標明“俄羅斯商品館”“烏拉”“哈拉少”“優質俄貨”“源頭商品直供”等標語格外顯眼,店內挂滿了中俄國旗,迴圈播放激情四射的俄羅斯歌曲,商品包裝也是俄式風格,印有俄文標簽,可以説是“戰鬥風味”十足。
令人遺憾的是,風格看上去很“硬核”,但這些商店記憶體在著不少非俄羅斯商品,不但有“東北造”,甚至還有“潮州造”。有些號稱“俄羅斯嚴選”的産品,連俄羅斯都沒得賣,這不是跟“特供內地”的香港月餅是一個玩法嗎?這可太不“哈拉少”了!
為了讓“源頭直供”的概念深入人心,這些俄羅斯商品館在商品産地、來源上費盡心思,大做文章。店面顯眼位置大肆宣傳“優質俄貨”“源頭商品直供”,部分國産商品卻用“俄式”“俄羅斯風味”等標識模糊産地定義,讓消費者霧裏看花;一些商品屬於“出口再進口”,在國內生産後再運到俄羅斯“過一道水”,就變成了所謂的“俄貨”,混淆視聽,讓人難辨真假;更有甚者,某些企業會通過註冊或購買俄羅斯商標的方式,在國內生産所謂的“俄羅斯商品”,而這些商品在俄羅斯本土根本沒得賣。
各種投機取巧的把戲,大玩“文字遊戲”,目的就是要把普通的商品包裝成“俄羅斯進口”,賣出令人咋舌的高價。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被“硬核純正俄貨”的招牌吸引進來,出於好奇購買,發現有些商品實在貴得離譜。據報道,這些俄羅斯商品館的綜合毛利潤率在50%以上,部分産品可達一倍甚至兩倍。這種“挂羊頭賣狗肉”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損害了俄羅斯商品的聲譽,更是對市場秩序的破壞。
商家精心設計的“文字遊戲”,雖然表面上繞過了法律風險,但實際上其故意打造”純進口商品館”的概念,通過各種宣傳、包裝、氣氛烘托,讓消費者誤以為店內商品都來自俄羅斯進口,再將進口商品、非進口商品、“出口轉進口”商品混在一起賣,存在誤導消費者的故意,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嫌構成消費欺詐。
更重要的是,這種摻雜了各種“連哄帶騙”的商業模式正在借助“0加盟費、0代理費、終身免除保證金”等誘人條件迅速展開加盟,大肆擴張,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潛在的風險,影響市場的和諧穩定。
優質便宜的俄羅斯商品在中國受到歡迎,也是中俄民間友誼的象徵,不應該被無良商家拿來當噱頭。監管部門應該高度關注這一問題,加大對類似商店的檢查監管力度,打擊消費欺詐行為,確保市場上流通的商品真實可靠,防範消費者被“割韭菜”。
同時,消費者也應保持理性態度,購買商品時看清標識和産地,學會辨別真假,不要輕易被包裝和宣傳“忽悠瘸了”。(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