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成就展”北京開展

2024-12-09 11:3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2月6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聯合主辦的“黎華錦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成就展”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全方位展示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歷史脈絡、技藝特點、保護實踐和創新發展。

12月5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此次展覽是在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成功“轉名錄”後,第一時間向公眾展示這一重要文化遺産的保護成果和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本次展覽設“百卉千華”“經緯技藝”“握指成拳”“潮起海之南”四個單元,全面呈現黎錦之美,展現海南省非遺保護成就,推動非遺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展覽不僅展出了傳統黎錦服飾、紡織工具,還有現場互動、非遺傳承人演示、“活態”展演等形式,並搭建了船型屋,把黎族人民的生活場景搬進展館,讓觀眾深入了解黎族人民蘊藏在各項非遺技藝裏的智慧和創造力。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黎族婦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纖維製作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所使用的傳統手工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代表性産品稱為“黎錦”。黎族沒有文字,黎錦承載著海南黎族人民的歷史和文化,凝結和傳遞著民族的智慧、記憶和情感。

漫步展廳,多位非遺傳承人、土生土長的黎族織娘在現場展示黎錦的紡、染、織、繡技藝。她們手法嫺熟,動作流暢,每一個步驟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傳統工藝的匠心。腰織機上,五彩斑斕的線團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黎族圖騰,黎錦在她們手中逐漸成形,仿佛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傳説。參觀者們駐足觀看,不時發出讚嘆聲,對這些古老技藝的傳承和創新表示敬意。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具有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現場參觀的觀眾陳先生表示,對於北方觀眾來説,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具有很大的地理文化差異,觀賞性很強,而且這種差異性讓人們對黎族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陳先生還提到,他特別欣賞黎族織娘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還能夠融入現代元素,讓黎錦既有歷史的沉澱,又不失時尚感。這種創新精神讓他相信,黎族的紡織文化能夠跨越時空,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

展廳裏,來自山東的徐女士細緻地觀賞著展櫃中陳列的各式黎錦服飾。她回憶道,在海南旅遊期間,曾在景區偶遇身著黎錦的演員,而今有機會近距離、深入地探索黎錦的奧秘,她對這種技藝的精湛、色彩的豐富以及圖案的獨特性感到十分著迷。徐女士表示,她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以後能到海南親自學習織黎錦。

此外,展覽還展出多種創新的黎錦文創産品、黎錦時尚服飾,展示黎錦鮮活的生命力;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可以親手觸摸黎錦的質感;以圖文、實物展覽的方式,展示海南省“非遺進校園”、各大高校傳承發展黎錦技藝、市縣傳統工藝工作站、9個市縣黎錦保護等非遺保護工作成效。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轉名錄”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締約國15年來多措並舉、握指成拳,為推動該項目保護傳承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此次展覽具象化地展示了海南多年來為保護傳承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的工作成效。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更多人了解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了解海南非遺保護工作成效,同時也進一步提升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據了解,展覽將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6樓11號展廳展至1月5日,而後將返回海南繼續展覽。

(來源:中國網 作者:伍策 張秋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