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聚力兩山理論實踐,打造森林康養勝地
湖北利川是長江三峽生態保護重要屏障、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利川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綠色生態資源稟賦,充分挖掘自然、氣候、生態、人文等多方面優勢,努力打造森林康養勝地,發展具有利川特色的避暑養生型産業。
一、立足生態,在“綠”字上下功夫
科學“植”綠,培育康養基因。充分利用全省綠滿荊楚行動、精準滅荒工程、國家石漠化治理工程、長江防護林建設工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等林業重點項目,大力實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通道綠化、村莊綠化、退耕還林、城區綠化、水系綠化的“六大工程”,全面培育森林生態植被,構建了全覆蓋的生態保護空間格局,森林覆蓋率近65%,。
全力“護”綠,托起康養底盤。以三級林長制為抓手,全面落實全市471萬畝森林管護責任,實現管護全覆蓋、無縫隙、無死角,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産業“增”綠,繪就康養畫卷。以全域森林資源為依託,推出一批康養特色村、康養路線、康養食品等,致力於打造以山桐子、林果、林下藥材為代表的林産品和林副産品,以蘇馬蕩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為代表的森林康養示範基地,以自然風光為核心資源的中國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5A景區騰龍洞為龍頭的A級景區群等多文化森林康養産品,建成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一體的森林康養産業集群。
二、著眼市場,在“涼”字上做文章
以“涼”為媒,引市場流量。聚焦生態氣候獨特資源,近八年持續舉辦“涼”交會等文旅康養推介活動,深耕老市場,開闢新市場。堅持舉辦全國山馬賽、龍船調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活動,圍繞“涼”資源開展熱行銷,極大提升該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用“涼”興業,促康養旅遊。2015年,該市啟動鄉村旅遊民宿建設工程,將旅遊民宿發展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相繼出臺《利川市“十村百企萬戶”鄉村民宿旅遊啟動工作實施方案》、暫行扶持辦法等規範文件,促進康養旅遊蓬勃發展。目前到利川避暑康養的“候鳥”已達70萬人,利川民宿旅遊聲名鵲起,已發展10個避暑小鎮,民宿旅遊村170個,中高端民宿50余個,床位1萬5千多張。今年全市1-10月接待遊客2156.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171億元。
借“涼”引智,聚候鳥人才。該市將每年8月15日定為“候鳥”人才日,讓更多“候鳥”認知利川、讀懂利川和建設利川。成立22個“候鳥”人才工作室,已將千余名優秀“候鳥”納入人才庫,為60名高端“候鳥人才”頒發聘書,創新設立“候鳥人才”臨時黨支部和“紅色驛站”,“候鳥”人才以顧問指導、短期兼職、對口支援等方式,為利川發展建言獻策,匯聚成利川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聚焦品質,在“養”字上見實效
巧構思,精佈局。明確提出把生態旅遊作為“推動生態文化旅遊産業大發展大繁榮,把利川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避暑康養度假目的地”,“十四五”期間,該市投資32億元發展森林康養産業,著力打造三條森林康養帶、兩個康養基地、兩個科研院校建設,形成森林康養的“三帶兩點兩院”産業佈局。
抓基礎,促發展。借助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項目,加大投資力度,解決城鄉水、電、氣、路、網等基礎設施短板。利用“華中藥庫”“世界硒谷”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藥養醫養産業、硒産業,建立健全利川市中醫藥産業鏈、硒食品産業集群等機制;成立湖北利川紅産業集團公司。全市藥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68家,種植面積達27.5萬畝,中藥材國家級標準化基地5萬畝,圍繞四條富硒帶,建成國家、省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共10萬畝以上,國家和省級有機農産品基地1萬畝以上,德米特有機認證基地1個。先後獲得“湖北省中醫藥工作先進示範縣(市)”“湖北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湖北省農村中醫工作十強縣(市)”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利川紅紅茶、利川山藥、利川黃連等7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4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利川紅、利川大黃2件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利川紅不僅成為2018年東湖茶敘國事用茶,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獨家供應茶飲,還在2021年海南舉辦的第107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茶項目中獲特等金獎。富集的生態農業資源,為利川森林康養提供了特色優勢。
優服務,強保障。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不斷優化政府公共服務。避暑旺季,組織公安、城管等各部門加派力量全力保障交通。同時,全市成立100余個社團,豐富“候鳥”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時收集解決遊客訴求。積極開展校地合作,建設湖北民族大學林學園藝利川研究院、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利川産學研基地,不斷提升康養産業科研水準,帶動森林康養産業質的飛躍。(來源:恩施州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