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白水洞村:瑤寨放歌,幸福像花兒一樣(圖)

2024-09-02 10:2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點睛】10年間,湖南大學與白水洞村心手相牽、接續奮鬥、奔赴前行,不斷探索“一産帶三産促二産”的區域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花瑤地區文化生態資源和特色農業産業融合發展,持之以恒書寫著深山瑤寨山鄉巨變的奮進故事,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帶動脫貧致富、開啟鄉村振興的路子,綠水青山間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錦繡畫卷在雪峰山高山臺地上越描越精彩絢爛。

一面鼓,三面鑼,九鳳朝陽飛上坡。早秋乍至,地處雪峰山腹地的虎形山瑤族鄉白水洞村,多彩的秋色早已悄然鋪陳。

花瑤山寨的阡陌山水間,三五成群的遊客簇擁在觀景臺上,肆意感受峰巒疊嶂、幽谷溪澗、清風拂面,盡情飽覽雲海翻涌、梯田盛景、奇石涯瀑……白水洞村地處隆回與溆浦交界處,平均海拔1100米,這裡風光旖旎多姿,文化古樸神秘,民俗風情濃郁獨特,是一個典型的花瑤聚居村落。10年間,湖南大學與白水洞村心手相牽、接續奮鬥、奔赴前行,不斷探索“一産帶三産促二産”的區域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花瑤地區文化生態資源和特色農業産業融合發展,持之以恒書寫著深山瑤寨山鄉巨變的奮進故事,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帶動脫貧致富、開啟鄉村振興的路子,綠水青山間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錦繡畫卷在雪峰山高山臺地上越描越精彩絢爛。

遊客在體驗花瑤植物扎染

山歌兌酒,風牽繡針。立足秀美山水、多彩民俗資源稟賦,湖南大學協調教授專家團隊,指導幫助白水洞村把非遺文創密切融入生活日常,相繼開發出圍裙、枕套、扎染絲巾等200餘款具有花瑤特色和元素的文創産品,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借助企業定制,在各類電商、展會、展覽上進行推銷,一經推出就成為遊客青睞的“伴手禮”。同時,整合花瑤挑花文創産品、植物扎染、草編竹編、傳統服飾等作為展銷基地,遊客可觀看或體驗挑花,可穿著體驗花瑤民族服飾,亦可體驗花瑤植物扎染,文旅服務中心已經成為遊客爭相前往的網紅打卡點。

白水洞村黨支部委員彭金生介紹説,為豐富遊客旅居體驗,湖南大學還指導村里民俗表演隊將花瑤挑花、花瑤山歌、高山採茶以及花瑤婚俗中的對歌定情、打滔成婚等傳統民俗風情融入舞蹈表演,不斷挖掘花瑤文化資源,更新表演內容,以每週六的篝火晚會為展示平臺,讓遊客在沉浸式情景互動中感受獨具一格的瑤寨風情。

     以靚麗花瑤為元素,把色彩裝扮在房子上,把口紅塗抹在窗沿上。紅黃藍相間的“五色”民居坐落在綠水青山間,乾淨整潔的瑤寨院落處處煥發新顏,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千年瑤寨景美如畫。瑤寨院落裏,村民米蘭正帶著幾位來自長沙的遊客領略花瑤的風土人情。

米蘭是花瑤文化宣講志願者,也是白水洞村的義務導遊,經常為遊客提供專業且具人情味的導覽服務,很受遊客的歡迎。説起白水洞的點滴變化,米蘭有説不完的話。米蘭説,為因地制宜、各美其美地將花瑤民居改造成白水洞的文旅新場景,湖南大學的師生們走遍村裏的每一個角落,從花瑤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獲取創意靈感,探尋還原傳統花瑤民居風貌特色,改造後的民居兼具現代實用功能、滿足村民生活需求,又滿足民宿或其他經營的需求。村居美了,遊客多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甜。


收割節暨農特産品展銷活動吸引海內外遊客參與

旅遊火了,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信心更足了!2020年,村裏返鄉創業的李佑湘看準了生長週期短、經濟附加值高、市場行情好的羊肚菌種植。湖南大學駐村工作隊主動聯繫了李佑湘,不僅為他提供技術、設備支援,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涉農補貼和助農貸款等。李佑湘的羊肚菌種植一舉成功,鮮美嫩滑的獨特風味很快成為市場上的暢銷品。今年,李佑湘的羊肚菌種植産業已經發展到300余畝,合作社成員發展到20余人,帶動周邊300余名村民就業。

特色産業賦能鄉村旅遊提質增效。如今,白水洞村已然形成了以富硒水稻、虎久霧語茶葉、羊肚菌、金銀花為主的特色支柱産業;幹筍、幹蕨、紅薯幹、臘肉、豬血丸子等系列“白水洞村”品牌土特産的“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遊客成為這些土特産的忠實“粉絲”;“我在瑤山有塊田”白水洞村插秧節、收割節暨農産品展銷活動已經成為少數民族地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白水洞樣本”。

山水為證,共赴秋實。10年的駐村幫扶,白水洞村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偏遠小山村蝶變為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熱氣騰騰的網紅打卡地,更是成為了“特色鮮明、品質上乘”的鄉村振興明星村。

行走在花瑤山寨裏,迎面而來的,滿是一張張幸福燦爛的笑臉,滿是一個個奮進向上的身影。在這裡,幸福就像花兒一樣,盡情地綻放。(來源:中國網 作者:歐陽徵劍 胡權 陽浩宇)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