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遊戲“悟空”何以在全球掀起中國文化熱?
“悟空”出圈!近日,國産遊戲《黑神話:悟空》上市,給全球玩家展現了一個充滿魅力與想像力的中國神話世界,在國際舞臺上掀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潮。
海外社交平臺上,不少外國玩家正為了玩懂這款遊戲“抓耳撓腮”。有人四處打聽“應該讀哪個版本的《西遊記》”,惡補猴子“前傳”;有人深深為遊戲場景所折服,想要跟著這位“Wukong”打卡山西古建;還有人吐槽,“古漢語實在是太難了”,請願推出更多語言的版本……從人名翻譯到神話故事,從山川古建再到典故整合,《黑神話:悟空》以最中國的面貌,成功跨越了東西方文化界限。
實際上,在遊戲發售前,這只“猴子”在海外面對的輿論環境並不友好。國外不少遊戲媒體進行評測後,指出遊戲存在技術問題的有之,抱怨劇情看不懂的有之。但最終亮相的“大聖”,硬是靠實力征服了所有質疑,讓不少外國玩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自來水”。
文化産品的國際傳播絕非易事。有文化學者提出“文化折扣”理論,即他國受眾很難認同特定國家文化産品的風格、價值觀、信仰、歷史、神話和行為模式等文化差異,以至於對電視節目、電影或錄影等文化産品內容的理解和接納都會“大打折扣”。而電子遊戲最鮮明的特點便是高互動性,這賦予了遊戲強烈的主觀代入感及沉浸敘事能力,讓其在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汲取多元價值的同時,相當程度對衝“文化折扣”。就拿美國來説,好萊塢電影在全球文化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靠大投入、大明星、大場面的“商業大片”來實現的。在遊戲行業,美國也採用了類似打法,用高成本、高體量、高品質的“3A遊戲”,承擔國家形象塑造和對外宣傳的重任。比如美國知名遊戲IP《使命召喚》,就成為宣傳美國的軟實力及其政治意識形態,以及極力美化美國、美軍形象的重要載體。
全球化時代,文化交流與融合越來越頻繁。中國文化應該積極走向世界,展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但是,中國故事的跨文化傳播,一不能靠“等”,將講述權拱手他讓;二不能靠“媚”,削足適履以迎合西方敘事。《黑神話:悟空》的成功,恰恰證明了中國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中蘊含著足夠豐厚的寶藏,只要以恰當的方式進行挖掘和呈現,定能夠吸引全球目光。同時,也應該認識到,文化出海是一個長期過程,涌現出的經典作品與案例讓人欣喜,但遠遠不夠。期待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更多的文化企業和創作者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援、資源保障和平臺搭建,鼓勵他們勇於創新、敢於挑戰,打造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悟空’直接翻譯為‘Wukong’,因為它‘足夠好聽,而且足夠清楚’。”《黑神話:悟空》製作人在接受採訪時如是“宣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永葆文化自信,用好各類媒介,用心打磨內容品質,中國文化出海之路也將更加有聲有色。(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