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暑期博物館參觀難:線上預約和現場購票能否平衡

2024-08-16 08:50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6月份、7月份上海、北京陸續取消了博物館的實名預約之後,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陸續跟進。在取消預約制兩個月之後,博物館它接住了這潑天的流量嗎?遊客們能夠忍受漫漫長隊嗎?線上上預約和現場購票這兩個選擇之間,還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加科學和精準的平衡呢?

博物館等場所免預約後效果如何?

遊客們便利了,自由了,但是對於之前一票難求的博物館不再實行預約制,自然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那麼參觀的人流會激增嗎?博物館又能承擔超載的壓力嗎?

自免預約參觀以來,熱度持續攀升,觀眾等待入館排隊時間長,展廳內嚴重擁堵,參觀體驗感不佳,設施設備超負荷運作,安全風險急劇增加。

以浙江自然博物院為例,自7月10日免預約後,參觀人數就開始大幅增加,每天都在1萬人次以上,最高一天達到17000人次。在實施免預約政策15天后,7月25日,浙江自然博物院決定從當日起,杭州館在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依然實行線上預約制度,週二至週五繼續實行免預約參觀。

浙江自然博物院科普服務部副主任 張潔:平時工作日因為不需要預約,來的觀眾還是挺多的,上週四有一萬四千多人次,這樣錯開的話,會相對好一些。

7月22日,隨著深圳最後兩個文化場館,深圳博物館、金田路館和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取消預約入場要求後,深圳全市範圍內的旅遊景區和文化場館全面取消了預約進場管理模式。從實施效果來看,深圳的不少博物館同樣遇到了取消預約之後,參觀人流量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

深圳博物館講解員 袁旭:在之前還沒有取消預約之前,我們館是每天進行預約,大概這個觀眾量我們是限制在一萬兩千人左右。自從取消預約之後,我們大概的數據就是週一到週三我們保持在人流量是一天一萬人,週四週五大概是一萬五千人,週末就會比較多一些,而且現在因為正好是暑期,所以我們人流量大概是在兩萬五六。

取消預約制後如何保障遊客體驗?

從如約而至到不約而至,從定時搶票到説走就走。當博物館和景區在預約上做減法後,在服務上又該如何做加法?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博物館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和旅遊融合以來重要的旅遊場景。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大家對博物館去觀展,接受相關的科普和人文教育,應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也是越來越普遍的一個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既有博物館會承受一定的遊客接待壓力是很正常的,特別是一些熱門博物館。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在保護文物安全和遊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把最大限度方便讓渡給觀眾和遊客,這是公共文化為人民的一個重要體現。那麼這個壓力誰來解決?應該我們作為博物館的供給方來解決這個問題,不能把這個壓力放在遊客身上,換句話説不能夠因為這樣那樣問題,我們就把遊客拒之門外,盡最大的可能讓更多的觀眾和遊客進到博物館裏來,這是我們最大的目標。

柴璐:當前我們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有一個很特殊的背景,我們是在暑期的時間背景當下來談的,我們看到取消預約制之後出現的這種變化也是在暑期裏出現的,包括我們看到從觀眾的組成,也是未成年人的組成會大幅增長,包括週六日的參觀人數也是大幅增加等等。您認為未來我們需不需要專門去針對暑期來制定一套特殊的制度和流程?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調控:

一個是從供給方面來看,暑期我們可以多開發一些課程和場景,比如很多中小學生研學旅遊都把博物館作為重要的一個社會大課堂。這些學生可以在進館前先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我們可以在博物館開設一些課堂,讓遊客或研學旅遊的中小學生能夠有序進入,這是供給方去解決的問題,就是對特定的時間點實行特定的制度,包括延長閉館時間等等。

還有就是從需求側的角度來看,也要做必要的引導。不一定非要在特定的時間點都擠到最熱門的景區,而是選擇自己合適的。比如説對當地的中小學生來説,是不是一定要在最熱門的時間點去最熱門的景區呢,我覺得這個也需要教育部門、旅遊部門和相關的機構做必要的引導。

保留預約制的場館如何破解預約難題?

目前仍有不少場所保留預約制,不僅包括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軍事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預約制,預約難,前幾天總臺記者在調查中就隨機採訪了30位遊客,發現只有2人是通過正規渠道預約成功的,而其他28人都是通過找“黃牛”加價進的博物館。

柴璐:當時我們取消預約制的初衷,實際上是因為預約制産生了一些問題,比如説預約起來它的流程非常煩瑣,比如説因為一票難求催生了“黃牛”等等,大家反而買不到票了。現在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我們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並不是取消預約制的方法來去解決這些已存在的問題,比如説解決“黃牛”的問題,解決預約流程很煩瑣的問題,或者是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您覺得有沒有可能?另外您覺得這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是一個監管層面的問題?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覺得兩個方面原因都有吧。

首先從技術層面上去講,我們能不能允許廣大遊客提前一天、兩天、一週、兩周,甚至海外遊客可以提前更長的時間,把票約了。現在搶票的方式,遊客會感到不方便。

第二,對那些不太擅長使用網際網路的,能不能提供更多線下預約的可能。

第三,發揮我們廣大旅行商的作用。很多遊客去景區景點遊玩的時候,跟團來的都需要跟旅行社打交道,這個時候很多旅行商變成搶票公司,這個就是預約帶來的弊端,我們希望通過技術上改變一些。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對這些買了票又退票的情況,完全可以通過技術來識別這些賬號。無論是通過手機還是通過網際網路,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從技術上堵,二從紀律上進行約束。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種無外乎紀律監管和技術兩個方面,從堵和疏兩個方向上來去優化觀眾和遊客進館的需求。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未來要加大市場預測的力度,要提前向社會公佈熱門旅遊城市、熱門文博場館,特別是博物館,要預測它可能到訪的觀眾和遊客的數量,特別是在特定的時間點會不會達到最大或者最佳承載量,讓遊客可以選擇時間和地點;並且要對可能出現的擁堵或無法進入的情況,進行疏導和疏散。(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