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待整飭文旅監管亂象頻現 又何止“低價遊”?

2024-07-26 09:19

來源:紅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7月24日,“低價旅遊團真相:喝粥啃饅頭”話題登上熱搜。其實,低價旅”只是文遊監管亂象之一,需待整飭亂象又何止“低價遊”?

不爭事實是,近年來,“低價遊”引發導遊辱罵遊客強制消費亂象層出不窮,可謂屢犯屢罰、屢罰屢犯惡性迴圈。早于2013年3月,一名導遊在某景點門口,因5名年長遊客謝絕自費景點項目在車上休息,竟大發雷霆對他們大爆粗口。今年2月,有遊客反映在某地跟團旅遊時未購買玉質手鐲,一家5人被導遊趕下車。中消協報告顯示,在2023年典型消費輿情事件中,近三成受訪者最關注“低價旅遊團暗存強制購物問題”。“低價遊”必然伴生強制消費行為,其嚴重侵犯了消費者,尤其是特殊消費群體老年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涉嫌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

“低價遊”對消費權益顯性侵害,容易引發維權曝光和公共關注;相形之下,導遊任性誇張解説等亂象造成對歷史文化的隱性肇害,則往往不易引發關注。比如,導遊在景點解説中煽情“戲説”和任性“發揮”,時下庶幾成為家常便飯,遊客對此也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我每天晨練經過公園景點,就沒少領教過各路“相聲導遊”的插科打諢和胡説八道。導遊為了嘩眾取寵,解説時不尊重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穿鑿附會戲説歪曲甚至亂編亂造,小而言之,直接損傷了相關景點和旅遊目的地文旅口碑,大而言之,則有可能殃及國家和民族形象。

“低價遊”成為頑癥,與相關地方畸形文旅發展觀及不合理導遊薪酬機制互為因果。君不見,一些地方組團社、地接社、商家店舖等,公然結成環環緊扣“鏈式”利益聯盟;導遊無底薪只能靠“人頭費”和“購物提成”謀生,本質上已然被動淪為“低價遊”執行工具。整飭“低價遊”等亂象,説到底,需要監管者、消費者、業者聯手發力,尤其是負有法定職責的監管者加力。頑癥並非絕症,猛藥並非無藥,但僅靠遊客主動曝光官方被動罰款小打小鬧“打奶嚇小孩”,究竟只是堵流而未絕源,未能跳出治標不治本窠臼。根治亂象,顯然須待監管拿出標本兼治之策。

吉林省文旅廳近日印發《實施方案》提出,每三至五年開展一次講解詞審核,解決A級景區導遊詞內容缺失、結構不合理、與屬地歷史文化特色結合不緊等問題。這才是監管應有的樣子,也堪稱整飭亂象的治本上策。(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