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多位乘客吐槽:平臺怎能未經允許“退高買低”?

2024-07-22 16:26

來源:上海民聲直通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先是把我的機票更換為Open票,而後又兩次退票、重新購票。”看著“航旅縱橫”上顯示的“客票變更”記錄,市民胡女士(化名)一頭霧水:她很確定,6月23日通過線上購票平臺購買機票後,她就再未進行過任何退改票操作了。

隨著暑期出遊高峰的來臨,近日來,這樣奇怪的“換票事件”在各大社交平臺屢見不鮮。不少“被換票”的消費者發現,新老機票之間的差異主要集中在票面價格上,動輒幾百元的差價讓消費者們不免對這種未經允許“退高買低”的情況生出質疑。

退改兩次,消費者卻不知情

通過“航旅縱橫”系統消息,記者看到,胡女士原先購買的,是7月14日從上海飛往阿勒泰的MU6317次航班,起飛時間為當天上午7時,票面價格為1661元。7月6日晚間,這張客票被變更為OPEN票,即無確定航班和起飛時間的“開口機票”,幾乎在同一分鐘內,OPEN票又被確定為一張8月11日起飛的客票。緊接著,這張機票再次被更改為OPEN票並成功退票。當晚21時許,服務消息中又出現“出票提醒”,新機票依然是7月14日起飛的MU6317次航班,只是票面價格變更為1199元,較此前降低了400余元。

據胡女士回憶,自6月23日在平臺完成機票購買,至7月7日發現這一連串的變更記錄,自己並未收到過任何來自平臺或航空公司的短信或電話提醒,“也就是説,要不是我下載了‘航旅縱橫’並恰好瀏覽了服務消息,我到起飛都不會發現自己的機票被換過。”

胡女士的經歷並非個案。市民朱女士發現“換票”的契機,則是一通來自航空公司的電話。

今年6月,她也在同一購票平臺為家人訂購了兩張從西寧飛往徐州的機票。起飛前兩天,她發現單張機票相比購買時降低了300元。回想起年初多家航空公司發佈的客票退改新規定,朱女士查詢發現其所購票的長龍航空公司也自今年5月10日起實施了一項優惠政策:購票2小時內(含)且航班起飛前48小時(含)至4小時內,退票僅需支付5%的手續費。於是,她嘗試聯繫長龍航空,希望能按照這一政策“退高買低”,這才從航空公司得知,該機票已經歷兩次退票,此次是她第三次購買這張低價票,因此無法再辦理退票手續。

“我和家人從未主動退票,也未收到過平臺關於機票訂單變動的任何通知。”對此,朱女士不免懷疑,“我向平臺支付的是更高的票價,平臺卻趁航司的機票價格波動,擅自使用我的資訊完成‘退高買低’的操作,新舊機票之間的差價豈不是就被平臺惡意賺取了嗎?”

係平臺供應商“違規行為”

這一番改退操作影響了朱女士的出遊心情,她隨即向平臺客服反映該情況。不過,據客服人員回復,這些未經授權和告知的退改操作只是工作人員的“誤操作”,而在另一邊,胡女士得到的解釋則是“調價”,並不涉及平臺私自退改變更的行為。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近期,關於此類操作的反映可謂“鋪天蓋地”,消費者們從平臺客服人員處得到的解釋也並不統一,對此,大多數消費者表示難以信服。

這些悄悄變價的機票究竟是怎麼回事?近日,記者也聯繫了部分線上購票平臺。經相關負責人核實,這些訂單確實存在退改變更記錄,係平臺供應商為了賺取差價,私自進行了“退高買低”的操作。相關負責人還進一步解釋道:“平臺出售機票大致有‘直採’和‘代理’兩種模式,其中,選擇‘代理’渠道的消費者是從機票供應商處購買機票。”近日,機票價格出現較大波動,部分“二傳手”便動起了“賺差價”的腦筋。

“對於這部分消費者,我們會退還差價,並經協商給予一定數量的補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後續的運營過程中,平臺將嚴格要求所有機票産品的供應商實際出票、改簽艙位及價格必須和系統列表推送的艙位、價格保持一致,供應商的違規操作一經核實,將按照平臺規則予以嚴肅處罰,包括但不限于罰款、暫停供應商服務資格等。”

近期,針對此類事件頻發的情況,記者也建議消費者在購票後多多留心客票變更情況,尤其可以通過“航旅縱橫”等關聯個人資訊的平臺關注出行資訊。與此同時,在購票時,消費者可以儘量選擇平臺上的“航司直營”渠道,或直接前往航空公司官方網站訂票,避免産生不必要的糾紛。(來源:上海民聲直通車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