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拆完大盒拆小盒 “天價粽子”過度包裝亂象調查

2024-06-11 08:59

來源:法治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最近總有客戶詢問是不是有更貴的粽子?”在某電商平臺做兼職客服的北京姑娘楊曉旭(化名)百思不得其解——商品不夠貴,居然成了“劣勢”。

有老客戶覺得楊曉旭所在店舖的粽子品質好,給出這樣的建議:“你們店的粽子太便宜了,如果放一些酒、茶葉,搭配成禮盒,再把包裝做得更高端一些,今年肯定暢銷。”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約而至,粽子再次登場,與其相伴而來的是價格昂貴、過度包裝等爭議。《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不乏“燕窩粽”“鮑魚粽”“海參粽”等“天價粽子”,這些粽子選用昂貴的餡料,輔以奢華包裝,多出現在電商平臺。一些線下高端酒店則以限量定制為噱頭,銷售精品禮盒,售價高達800多元。

受訪專家指出,“天價粽子”、過度包裝等亂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也背離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容易助長社會不正之風。建議加強對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監管,警惕不良商家利用高端定制、會員禮券等招式逃避監管,同時對消費者進行價值觀引導,讓人情往來回歸真情實意。

商家宣稱滋補養生 價格奇高也有市場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發現,一盒粽子的價格低至幾十元,高至數千元,相差甚巨。

其中一款鮑魚海參粽子禮盒售價480元,號稱“滋補養生”,裏面有8個粽子,每個粽子120克。折算下來,每個粽子60元。評論區有不少買家留言稱“端午節送這種有內涵的粽子禮盒,很有儀式感”“粽子很高級很好”“首選送禮佳品”。記者注意到,這款粽子禮盒的月銷量為2000多件。

另外一款佛跳墻肉粽售價479元,包括6個粽子,單價近80元。

江蘇南京某酒店銷售的粽子禮盒更是“高端”,有268元、488元和888元3個檔位。其中888元的禮盒包括8個100克的精選香粽、6塊30克的綠豆糕、6個65克的鹹鴨蛋、4袋滷味小食。

北京某酒店銷售的香粽禮盒,售價498元,只有兩個粽子:牛海參牛肝菌粽、瑤柱黑毛豬幹鮑粽。一個粽子高達249元。

這些“天價粽子”究竟受不受歡迎?記者隨機採訪數十名消費者發現,有不少人願意為“天價粽子”買單,因為“高端大氣上檔次”“送禮有面兒”。

消費者的這種認知,與商家行銷不無關係。記者在某電商平臺選取50款售價超過400元的粽子禮盒,發現九成商家在宣傳文案或商品名稱上註明“高端商務送禮”“送禮首選”“饋贈領導”等字樣。

楊曉旭也注意到,很多同行為了吸引客戶,會將粽子、茶葉、酒甚至醋等相關産品放在一個禮盒中,有的粽子禮盒主打滋補養生,有的禮盒定位是文化傳承。

“一些客戶買的不是粽子,是氛圍感和情懷,他們買粽子也不是為了吃,而是要送出去有面子。”楊曉旭説,她所在店舖的粽子單價在5元至20多元,雖然物美價廉,但一些客戶覺得不夠高端,明年可以把包裝提升一下,每個粽子單價至少能翻倍。

大盒裏面再套小盒 拆個包裝十分不易

可楊曉旭沒考慮到的是,包裝一旦沒把握好度,就容易過度包裝。如今,粽子被過度包裝已經備受消費者吐槽。

在某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抱怨:“拿到單位發的粽子了,商家過度包裝,浪費紙材”“現在粽子禮盒過度包裝的程度已經到了使用一塊巨大的流麻當做蓋子的程度了”……

來自甘肅的程女士近期收到朋友送來的精美粽子禮盒後打開一看,一個1米長的長方形盒子,裏面有4個小盒子,分別裝了2個粽子和6個鹹鴨蛋。“第一次見這麼長的粽子盒,看著漂亮,可拆起來不容易,包裝套大盒,大盒套小盒,拆得我都有點煩躁了。”

記者注意到,售價400元以上的粽子禮盒,包裝是一大賣點。有的禮盒被設計成女士包袋的形式,528元8個粽子;有的禮盒被設計成手提箱樣式,燙金印刷的外殼上有兩個皮革鎖扣和一個皮革提手,解開鎖扣翻開蓋子,裏面擺放著兩列大小不一的盒子,打開盒子才能看到獨立包裝的粽子。

有銷售人員直言:“現在裏面裝什麼粽子已經不重要了,禮盒製作工藝講究,成本也高,很多人都是衝著包裝買的。”

為了讓粽子包裝“瘦身”,《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粧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于2022年8月15日實施,要求減少包裝層數,粽子的包裝層數最多不超過3層;降低包裝成本,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粽子,包裝成本佔銷售價格的比例不超過15%。

在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迪看來,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粧品》等,粽子過度包裝及高價銷售行為涉嫌違法。

“粽子的包裝如果超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就屬於過度包裝行為,不僅浪費資源,還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商家在宣傳中誇大粽子的功效、價值,或故意誤導消費者,屬於虛假宣傳行為。如果通過高價奢華包裝來提升商品價格,擾亂市場正常秩序,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吳迪説。

警惕會員制新招式 引導回歸真情實意

既然已有相關法律規定,為何“天價粽子”和過度包裝等現象仍然層出不窮?

吳迪認為,市場需求、利益驅動以及監管難度大等是主要原因。一些消費者出於面子、社交或禮品需求,願意購買高價粽子,這種需求推動市場往這方面發展;商家通過銷售高價粽子可以獲得豐厚利潤,因此有強烈的動力去推廣這類商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指出,這一現象與不良攀比風氣有關,一部分人通過所送禮品的價值大小進行攀比,對消費“天價粽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此外也與消費渠道的隱蔽性有關,比如所謂的會員制、高端定制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相關部門的監管。

喬新生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查清購買、銷售、接受“天價”食品的鏈條,嚴肅查處、公開通報,形成震懾,嚴厲打擊送禮拉關係的不良風氣,讓“天價”食品失去市場需求。同時,應加大對消費者的觀念引導,讓大家回歸中國傳統文化中重情義的正確價值觀,讓人情往來回歸真情實意。

吳迪建議,監管部門定期修訂和完善包裝標準,明確規定不同類型産品的包裝限制。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手段,加強對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監管。重點關注高端定制、會員禮券等新招式,防止奢華粽子“由明轉暗、由實轉虛”。

“行業協會也應制定遏制過度包裝和追求奢華的行業公約,通過自律規範行業行為,避免盲目競爭和惡性迴圈,比如推廣綠色包裝理念,倡導簡約、環保的包裝方式,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吳迪説。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