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洋品牌入鄉隨俗成趨勢 “中外合璧成為新實踐

2024-05-22 09:49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遛鳥老爺爺、衚同手藝人、糖葫蘆小朋友……在近日開業的北京樂高品牌標桿店內,這些以北京市井生活場景中的人物為原型拼搭而成的3D人仔模型讓消費者感覺既親切又新鮮。

近年來,諸多外資品牌打造“本地化”“接地氣”的門店以及産品,努力在文化、情感等方面實現與中國消費者共鳴,這樣的洋品牌越來越多,“入鄉隨俗”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2020年底,可口可樂公司推出專為中國市場研製的熱飲産品——“可口可樂生薑+”汽水,這是可口可樂公司全球第一款可加熱飲用的汽水産品;被網友戲稱為“開封菜”的肯德基,今年元宵節期間推出“咖啡+冰激淋+黑芝麻湯圓”的組合限定新品;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全球知名烈酒與葡萄酒集團保樂力加展示的60多款産品中,包括一款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原産疊川純麥芽威士忌。用保樂力加中國首席執行官郭斌臣的話説,這是“一款在中國、為中國、為世界打造的中國麥芽威士忌”。

研究消費者並遵循消費者行為規律是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重要抓手。伴隨品牌本土化,推出如粽子、月餅、茶等中國特有的美食和飲品,以既不失本土特色又別出心裁的樣貌呈現出來,為中國消費者帶來頗具創意的體驗。

2021年11月份,星巴克中國首家“非遺文化體驗店”星巴克臻選北京華貿店開業。該門店既是星巴克的“第三空間”,也是非遺藝術的展覽空間,為更多非遺傳承人搭建了一個更廣闊的展示平臺。一家外資咖啡門店,由此變身為“非遺文化與現代都市間的溝通橋梁”。

像星巴克這樣,在門店設計和産品包裝上更多地體現中國文化元素,通過使用“中國視覺元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做他國文化的接受者、理解者和傳承的橋梁,是獲得消費者對品牌認可最為直接和快捷的方式。

此外,利用傳統節日等關鍵節點,積極擁抱中國傳統文化,也被很多外資品牌視為搶抓中國市場機遇的有效途徑。對西方人來説,春節是最能寄託和承載中國人情感的節日,無論在民俗傳統還是審美文化方面,春節都比其他節日更具辨識度,因此,春節也成為外資品牌爭奪中國市場的擂臺。

為迎接甲辰龍年,全球紅牛品牌及“紅牛”商標的創始者和所有者天絲集團紅牛品牌與故宮文化聯合推出龍年限定罐。在天絲集團看來,此舉是集團助力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其在本土化運營中探索發展新路徑的實踐,在本土化發展中探索出一條共創、共贏之路。

隨著中國市場消費結構、消費渠道和行銷手段的變化,“新老結合”“中外合璧”成為眾多外資品牌本土化策略的新實踐。相信只要理解並尊重本土文化,不斷滿足人們對新消費的追求,避免過度行銷給消費者帶來審美疲勞,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入鄉隨俗”還將走出更多新路。(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琳)


【責任編輯:吳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