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票房不好就要撤檔?電影品質和誠意才是王道

2024-05-11 09:21

來源:紅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期,由楊冪和于謙主演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在五一假期的尾聲突然宣佈撤檔。片方聲明中頗具深意地表示,“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意猶未盡,那就兩頓…”。此事一齣,再次引發了網民對電影撤檔的熱烈討論。

電影撤檔是指那些原定於在電影院線或電影節上按照既定日期上映的電影,由於製作問題、市場策略調整、版權爭議、審查問題或突發公共事件等原因,臨時取消上映計劃,並將上映時間推遲或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電影發行方會通知院線和影院,將電影從排片表中移除,並對外宣佈撤檔消息。在中國,電影檔期已經形成了賀歲檔、五一檔、暑期檔和國慶檔等幾個重要的檔期,這些檔期中的電影通常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期待。然而,撤檔消息頻發,不禁讓人深思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

2024年被網友們戲稱為電影市場的“撤檔元年”。從春節檔的“大規模撤檔”到五一檔的“假期結束即撤檔”,這種情況無疑給片方、影院和觀眾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對於已經售出票務、安排放映的影院來説,影片撤檔會引發退票問題;對製片方來説,撤檔之前的宣傳成本難以回收,再次上映還需要額外的開支;對觀眾來説,頻繁的撤檔事件也會降低他們對新片的信任。這種頻繁撤檔的趨勢,讓不少觀眾擔憂這會成為電影市場的常態。製片方必須明白,在熱門檔期的激烈競爭中,如果發現“打不過”,就選擇臨時“跑路”,這樣的策略是不可取的。

撤檔應該是一個謹慎的決策過程。電影製片方需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充分考慮到觀眾期待、市場趨勢以及自身實力等因素,制定出更加合理和精準的市場策略。同時,他們也需要承擔起撤檔帶來的風險和責任。電影歷史上確實有許多類似的案例,即電影在初次定檔後因為各種原因撤檔,之後又在另一個時間重新上映。例如,今年春節期間上映的《紅毯先生》,撤檔時票房約8200萬元,3月15日重新上映後,僅收穫約1000萬元票房,甚至不如春節檔期。情況稍好一點的春節檔影片《我們一起搖太陽》,撤檔前票房近1億元,重新上映後票房也只增加了1.8億元,儘管這是一部豆瓣評分達到8.0的口碑電影。

撤檔重上的效果不如首映,原因顯而易見。當一部電影被撤檔時,它可能已經通過預告片、廣告和媒體報道等手段建立了觀眾的期待。撤檔會打破這種期待,導致觀眾感到失望,從而減少他們再次為這部電影走進電影院的意願。同時,當一部電影撤檔時,觀眾可能會轉向其他電影,尤其是那些評價好、宣傳力度大的電影。一旦觀眾找到了新的興趣點,他們可能就不會回頭關注之前撤檔的電影。

真正的好電影,即使前期沒有大量正片內容用於行銷,後期也會因為電影的品質而重新獲得關注。只有用心之作才能經受時間的考驗,成為傳世之作。電影製片方與其拼命擠進熱門檔期,不如認真思考自己的電影是否真的有誠意和品質,能否為觀眾帶來價值。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