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旅遊中國> 滾動新聞>

盡可能保持景區原貌 讓“無痕旅遊”成為風尚

2024-05-09 09:33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無痕旅遊”再次引發關注。所謂“無痕旅遊”,不是指完全沒有痕跡,而是通過遊客的努力,儘量避免對自然生態造成不良影響。人過無痕,是文明的力量。要想做到不留痕跡,就得約束自身行為,不隨地丟棄垃圾,盡可能地保持景區原貌,不隨意觸摸文物古跡,等等。

“無痕旅遊”,關鍵是遊客要認同這一理念,並且身體力行。如果遊客隨地丟棄垃圾,保潔人員很難讓景區一直保持衛生,勢必影響後來者的旅遊體驗。不過,這件事説起來不難,做起來不易。比如,有人認為,我來旅遊就是來放鬆的,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多約束?還有人認為,景區衛生自有保潔人員負責,跟我有什麼關係?其實,隨身帶一個袋子及時收納垃圾,“無痕旅遊”並不會給自身增添多少麻煩,養成習慣,也就成了自然。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明出遊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2022年,文化和旅遊部等14部門印發的《關於推動露營旅遊休閒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積極倡導“無痕露營”出遊方式。一些地方也陸續出臺文件,倡導“無痕旅遊”,並探索出一系列易操作、可複製的經驗和做法。2023年,舉世矚目的杭州亞運會舉辦。開幕式結束後,可容納8萬人的“大蓮花”迅速恢復乾淨整潔,垃圾被觀眾隨身帶走,“無痕亞運”給人深刻印象。在西湖景區,也時常能看到中小學生體驗“無痕登山”“無痕遊湖”,用綠色方式享受大自然。

遊人的文明行為也是優美風景的一部分,推廣“無痕旅遊”就是倡導文明。對相關部門來説,要大力宣傳推廣“無痕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個人而言,付出一點努力、養成良好習慣,就能讓環境更美麗、讓社會更文明。所以,不妨從現在開始,踐行“無痕旅遊”,讓自己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郭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