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到2023年將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打造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新模式、新業態大範圍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製造業企業迎來政策紅利。那麼,網際網路與工業的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對我們的生産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應用場景更廣泛

曾經危險性較高的工作,如今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助力下變得不一樣了。上海某公司最近研發的電動自卸車,裝有鐳射雷達、高清攝像頭等感測器,能夠自動運作、接收和執行雲端伺服器發來的指令,大大提升作業效率和安全性。

無人車自動配料、AI(人工智慧)圖像質檢……位於杭州的某光伏組件智慧工廠感受到工業網際網路帶來的實惠。“得益於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支撐,企業提質增效,並實現高品質發展。”該公司負責人説,目前工廠每年在人工成本方面節省約5236萬元,生産效率提高17.5%,增産約6億元。

智慧礦山、智慧工廠……通過連接大量工業設備“上雲”、實現産業鏈各環節智慧協同,工業網際網路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已進入高速增長期。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將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工業網際網路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産業鏈、全價值鏈的新型工業生産製造和服務體系。據統計,2020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2.9%,帶動超過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加速行業創新變革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指出,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物流、採購、倉儲、生産、産品和服務等,將實現全要素的連接。5G網路的超大頻寬、超低時延確保了海量數據毫秒級傳輸,確保要素資源的連接順暢。

目前,5G已成為引領融合創新、激發新型資訊消費的新動力,成為促進産業升級、驅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專家預測,到2035年,5G將帶動全球各行業産出達到13.2萬億美元,其中,製造、資訊通信等行業産出增長將超過萬億美元。

“工業網際網路是5G商用的主戰場。”徐曉蘭認為,5G和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將有力驅動智慧化製造。截至2020年底,中國應用於工業網際網路的5G基站總數超過3.2萬個。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全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已超過1100個,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能源、醫療等30余個重點行業。

根據工信部數據,目前中國已建成具有較強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70個,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4000萬台(套)。工業網際網路網路已覆蓋全國300個城市、連接18萬家工業企業,加速各行業的創新變革。隨著以5G網路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將拓展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安全問題須重視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李曉華認為,工業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重要的基礎設施,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水準將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

經過3年起步期的建設,到2020年中國已初步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産業體系。工信部日前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網際網路迎重磅利好。可以預見,未來工業智慧化進程有望加速。

地方層面,不少城市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産業集聚和地方製造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北京、上海、重慶、青島、成都、長沙等城市密集謀劃和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區。此外,多個行業頭部企業也競相展開新一輪佈局,突破核心技術,升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快中小企業“上雲”步伐。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如火如荼,融合應用加速落地,但産業基礎有待夯實,大量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仍需推進。要把5G和工業網際網路的“加法”做好,安全問題尤須重視。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發展、工業企業“上雲”、工業産業鏈上下游加速協同,越來越多的工業行業設備、系統暴露在網際網路上,安全風險不斷增大。

“5G與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應更加注重數據驅動的安全。”某相關企業負責人説,這包括調整優化網路架構、增強主機安全防護、建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防護體系等一系列舉措。(記者康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