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領銜啟動了《速效救心丸對急性冠脈綜合徵微迴圈保護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該項目由張敏州教授團隊與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旨在觀察速效救心丸對急性冠脈綜合徵微迴圈的保護作用,對速效救心丸治療冠心病、心梗的作用機制做更深層次的探索。

《醫師報》社特邀請張敏州教授團隊3位主要研究者,對項目進行解讀。

項目啟動儀式合影(左起:招煦傑博士、張敏州教授、李顏總經理、周鴻總工程師、祁建勇博士)

張敏州教授團隊與速效救心丸的故事

張敏州教授

每次出門坐火車或坐飛機,張敏州教授都會備上一瓶速效救心丸,是為那些在路上突發心臟病的人準備的。他時時心繫患者,時刻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作為一名心臟科醫生,在飛機或火車上遇到需要急救的患者,義不容辭,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手邊如果沒有趁手的工具或藥物,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20餘年的臨床經驗,讓張敏州教授對速效救心丸在心臟急救方面的功效建立了信心。

在臨床過程中,張敏州教授還經常思考,除了急救,速效救心丸對心血管病是否有預防作用,是否能長期使用,安全性如何?帶著這些疑問,他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研究,終於得到了肯定的結論,並形成了專家共識。

此次,張敏州團隊將再次進行大膽嘗試,從臨床和基礎研究雙線並行,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更深層次的作用機制來印證速效救心丸的多重功效。

臨床研究:探索用藥新方案

冠脈微迴圈障礙是影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冠脈微迴圈結構和(或)功能異常,導致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灌注量減少,繼而引發心肌缺血,其治療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與難點。

招煦傑博士  

“冠脈微迴圈病變有原發性的,也有支架置入造成的。PCI術後無復流、慢血流的最主要發病機制就是微迴圈障礙。”本次臨床研究的主要執行者招煦傑博士介紹道,“合併冠脈微迴圈障礙的心梗患者PCI術後缺血的緩解是不理想的,最終會導致心室重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對心臟遠期恢復造成不良的影響。”

招煦傑博士在調研中發現,速效救心丸對冠心病患者的症狀和心電圖都有改善作用,再結合基礎研究,使他們推斷,速效救心丸在冠脈微迴圈改善方面也應該具有一定作用,這也將成為這個項目的臨床觀察依據。另外,速效救心丸在含服後快速緩解心絞痛的作用以及長期用藥過程中極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給研究者們提供了信心保障。

本次研究最主要的部分是臨床研究部分,將採用心臟MRI、冠脈微迴圈功能檢測等國際先進的檢測手段,為隨機、對照、國際註冊臨床研究,以冠狀動脈微迴圈障礙為主要研究對象,評價速效救心丸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干預冠狀動脈微迴圈障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張敏州教授補充,目前中醫藥在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有很多方法,包括活血化瘀、芳香溫通、益氣活血等,其中活血化瘀法有著基石地位。速效救心丸最主要的成分是川芎,是一味經典的活血化瘀類中藥,再與冰片結合,起到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我們還在不斷地挖掘其在速效救心之外的功效,如預防心血管病方面,以及評估長期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讓這一心血管急救老藥換新顏,參與到心血管病全程治療當中。

基礎研究:“一慢一快”雙向入手提供理論依據

“慢”:改善冠脈微迴圈障礙用於長期慢性冠心病

2015年Circulation發佈文章,冠脈平滑肌細胞上的Kv1.5離子通道對冠脈微迴圈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Kv1.5基因敲除的小鼠,與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較,心肌血流速度與心臟舒張功能顯著降低,微迴圈障礙加重。

祁建勇博士

負責基礎研究的祁建勇博士結合速效救心丸的臨床表現,大膽提出假設,速效救心丸的作用靶點是否與Kv1.5通道有關?

初步的全細胞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速效救心丸可呈劑量依賴性地激活Kv1.5的表達,無論是對Kv1.5通道的激活、失活曲線,都有顯著的影響,且有效濃度和臨床上的推薦劑量相吻合。

基於此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了速效救心丸是通過激活Kv1.5通道從而改善冠脈微迴圈障礙的分子研究機制假説。接下來,還要通過更多的動物實驗、細胞實驗、甚至電腦倣真技術,從理論上闡述這一機制。

“快”:探索心律失常關鍵節點預防心原性猝死

臨床發現,心律失常是造成心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國際上重點關注的領域。張敏州教授團隊認為,速效救心丸能夠快速緩解心絞痛,有效改善患者預後,與它抗心律失常的機制是相關的。

團隊將基於前期大量的研究成果,如速效救心丸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心室重構、心律失常等多個靶點的改善作用,進一步提煉,在心原性猝死方面做深入研究。

室顫是研究心律失常極好的切入點和節點,更是心血管病的一個重要節點。祁建勇博士介紹,目前初步的研究將以哺乳靈長類動物恒河猴為研究對象,進行一些電生理研究,目的是觀察速效救心丸對心肌細胞及和室顫相關的重要離子通道,如鉀通道、鈉通道,是否具有改善作用。

這一研究將從電生理的角度,探索速效救心丸治療室顫的電生理機制,為中醫藥預防心原性猝死,提供基礎實驗支援和臨床循證醫學證據。

雙強聯手雙劍合璧

張敏州教授帶領的“中西醫結合重症心臟研究團隊”一直走在前列,于1998年在全國中醫院中最早成立ICU+CCU病房,2015年立項成立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得到學術顧問中國中西醫結合的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細心指導,在張敏州教授的帶領下,團隊共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持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27項,牽頭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5項,參加國家“973”計劃、“十五”“十一五”攻關項目各一項,獲得廣東省傑青項目1項、新藥發明專利2項、出版專著5部。

項目由張敏州教授領銜,以團隊的臨床和科研能力,相信可以拿出科學嚴謹的研究成果。

天津中新藥業李顏總經理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此次中新藥業與張敏州教授團隊強強聯合,就速效救心丸在冠心病防治領域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研究,是傳統中醫藥尋求循證醫學證據的一次很好的探索。

中新藥業將始終堅守“品質中新”的理念,致力於為廣大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藥品與專業化的服務,讓好藥造福百姓,為踐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