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白銀市靖遠縣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持續加大黃河水環境治理力度,立足黃河穿城而過的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産業,實施産業扶貧,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動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鄉村面貌明顯變化,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特色産業解鎖“脫貧密碼”

金秋十月,豐收的喜悅在靖遠縣三灘鎮蘋果種植基地蔓延,一顆顆色澤艷麗、果型圓潤的紅蘋果挂滿枝頭等待採摘,空氣中瀰漫著陣陣蘋果的甜香味,村民們在一行行果樹間往來穿行,或採摘、或提籃、或裝車,形成了一幅繁忙火熱的秋日采收圖。

近年來,靖遠縣三灘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把發展蘋果産業作為助農增收、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準的重要舉措,堅持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園、科學化管理、産業化經營,並通過線上訂單+客商採購方式把靖遠蘋果銷售到了全國各地。眼下正是蘋果上市的好時節,每天早晨七八點開始,300多名來自三灘村及其周邊鄉村的村民來到基地開始采收工作。今年59歲的張志財是圈灣村有名的果樹專家,按照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種植秘籍加上自己多年的實踐摸索,老張家的蘋果每年都會獲得不錯的收成。“我種的是4畝,沒有天災的話,畝産量都在8000道一萬斤,今年我又發展了200畝,準備全部鋪設滴灌。”張志財説,國家提倡黃河水資源高效利用,鋪設滴灌既能節約水資源,又能減少成本,一舉兩得。“我們每年都會不定期的邀請省市縣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給群眾手把手的傳授技術,不定期的組織種植戶走出去,學習外面的先進經驗,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把咱們的品果産業做大做強。”三灘鎮黨委書記李文斌説,要實現長期增收,就要引進有技術有資金的投資者來此發展現代農業産業園,在促進全村農作物結構調整的同時,也推動鄉村振興落地生根,讓村民在家門口也能鼓滿錢袋子。

據了解,靖遠縣今年種植蘋果2.76萬畝,預計産量超過3.4萬噸,實現産值1億元以上,蘋果已成為當地群眾的“脫貧果”“致富果”和“幸福果”。 

在靖遠,産業正在多點開花。就在三灘人忙著摘蘋果的時候,與三灘鎮隔河相望的烏蘭鎮卻是另一片豐收景象。走進沿黃灌區烏蘭鎮河靖村,成片的包菜、萵筍、鋼蔥在秋日的陽光下,鬱鬱蔥蔥,長勢喜人。田間地頭,菜農和經銷商們忙的熱火朝天。“白蔥今年價格特別好,一畝地毛收入一萬五六,今年是個豐收年。”村民馬德飛介紹説,自從政府引導村民發展蔬菜産業以來,村上不斷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修路鋪渠,支援能人帶頭成立合作社,為蔬菜銷售打開銷路,大夥的種植信心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有著多年種植蔬菜的歷史東灣鎮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種了夏秋兩茬蔬菜的菜農們忙著收菜賣菜,務工回家的人則是忙著翻地、鞏膜,為冬季溫室大棚蔬菜的種植做著準備。近年來,政府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傾斜,並通過科技引領、集中示範等途徑,使全鎮溫室大棚實現了由零星種植向規模生産發展,蔬菜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同步提升,農戶種植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升,全鎮溫室大棚種植面積達兩萬多畝。“東灣鎮農貿市場自啟動以來,每天的交易量能達到15萬斤,平均每天的交易額達到60萬左右。”東灣鎮大壩村黨委書記魏宏鵬介紹説。

打贏脫貧攻堅戰,産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靖遠縣把發展經濟林果和蔬菜産業作為綠化靖遠和促農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按照“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突出品牌,擴大規模,提升效益”的原則,大力發展枸杞、大棗、蘋果、文冠果、蔬菜等特色優勢産業,新建標準化萬畝林果基地2個,建成9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完善産業扶貧帶貧機制和産業獎補措施,切實提高貧困戶參與度、收益度。截至目前,全縣林果面積達到48.7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52萬畝。

旅遊資源變成旅遊資本傳統農民吃上旅遊飯

黃河流經全縣10個鄉鎮154公里,河岸線長275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29億立方米,黃河甘肅段流經里程最長的縣份—這裡就是靖遠。靖遠深挖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把沉睡的旅遊資源轉化為富民強縣的旅遊資本,通過發展旅遊、提升産業鏈附加值,探索出一條貧困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兼顧的新路子。

深秋時節,置身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荷葉田田,碧色漲滿了池塘;稻浪微微,金色佈滿了田地;流水潺潺,銀色溢滿了魚池;花枝顫顫,粉色綴滿了枝丫……絢麗的村子綻放著無盡的魅力。 

過去瓜園村以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村民辛苦一年下來,掙不到幾個錢。2020年,當地政府依託瓜園村西臨黃河的地理位置和鄉村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探索發展鄉村旅遊新模式。以“稻香村——瓜園”為主題,以“留住鄉愁鄉韻、共用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為目標,著力在基礎提升、産業富民、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聚焦發力、創新實踐,將瓜園村打造成鄉村旅遊示範村。

40年的養蜂史,讓瓜園村74歲的老人展復中對“甜蜜”事業情有獨鍾。可是近幾年,由於身體狀況差,老人被迫斷了這份情緣。今年,瓜園村大變樣,家門口的遊客多了,老人便在家門口支起了攤位:一張桌子、一把凳子、幾罐蜂蜜,成了他的增收秘笈。“我們這個小村子現在成香餑餑了,變化確實大,城裏人都來了。擺點蜂蜜賣,效益還可以。”老人笑著説道。

綠蔭道上,村民霍侃忙完農活,穿著白凈的半袖和鄰居們閒聊著。身前,是多彩的文化墻,身後,是清澈的小渠。“原來渠裏到處都是垃圾,現在有垃圾點,人們也不亂倒垃圾了,環境好了,鄰里關係也和諧了。轉一圈,感覺哪兒都是景點,跟旅遊一樣。”霍侃掩不住臉上的笑意。

隨著稻香村——瓜園、白銀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等旅遊點旅遊功能的不斷完善,東灣鎮這個美麗濱河小鎮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遊客慕名而來,傳統農民吃上了旅遊“飯”。

東灣鎮的蝶變之路,是靖遠縣大力發展鄉村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靖遠縣按照全域鄉村旅遊發展理念,著力構建全域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水韻獨石、花兒新村、枸杞小鎮等一批“高顏值”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累計3個,農家樂達到133戶。201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5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96億元。靖遠縣人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通過綠水青山吃上了旅遊産業飯,實現了綠色發展。 (供稿 雷艷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