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進入2020年“三伏”中的“頭伏”,三伏天是夏季天地陽氣最盛之時,也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段,全國多地陸續開啟“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天更是長達40天,人們更易遭遇加長版“苦夏”的折磨,我們該如何做個科學的“吃貨”,讓美食護佑我們平安度夏呢?中醫專家認為,三伏天氣候炎熱,飲食應以“消暑去火”為原則。

清熱吃“三瓜”,苦夏吃”苦“夏不苦

“苦夏吃苦夏不苦”,夏天的真味,還數時令“苦”味,我國自古就有夏天“吃苦”的傳統。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人們採食苦菜的記載:“採苦菜苦,首陽之下。”苦瓜、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蘿蔔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是夏日去火的首選。另外,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但是,老人、小孩脾胃多虛弱,故不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患有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病人,也不宜食用苦味食物。

苦瓜:祛痱敗火。小時候,大人們總説,夏天多吃苦瓜,可以消暑敗火。還有人説:不吃苦瓜,夏天就像少了一種滋味。苦瓜已成了夏日餐桌上的養生擔當,涼拌、清炒、炒肉、煲湯,怎麼做都可以,好處多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苦瓜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如果感覺自己暑熱煩渴、身上長痱子等,都可以吃些苦瓜。苦瓜還可降脂穩壓。

絲瓜:清熱化痰。絲瓜可是夏日裏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功效,還能保護心血管,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此外,如出現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用絲瓜來輔助治療。

冬瓜:除煩消暑。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性味平和、微寒,味甘,有潤肺生津、除煩止渴、清熱化痰、降火解毒、利尿消腫、清熱祛暑的功效,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微量元素,能夠調節人體代謝平衡,起著清熱消暑和增進食欲的作用,絕對是三伏天裏預防中暑的明星。冬瓜還可降血脂、降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還是減肥妙品。

祛病吃“三肉”,祛寒除濕消水腫

羊肉:祛寒氣。夏日濕熱,人們食欲減退,此時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羊肉湯,可使人胃口大開,且羊肉湯食後人全身大汗淋漓,潛伏在體內的濕熱、寒氣、毒素等均可隨著汗液排出體外。

鴨肉:消水腫。鴨肉蛋白質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卻很低。鴨屬水禽,肉味甘微鹹,性偏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

黃鱔:除風濕。黃鱔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前後一個月的鱔魚最為滋補。夏季也是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還有一種“三肉”是指羊肉、雞肉、豬蹄。羊肉可逼走體內寒氣;雞肉能補充營養、恢復體力;豬蹄可提高免疫力。

消暑吃“三果”,降燥生津解煩渴

山竹:解燥熱。山竹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還能抗氧化,增進免疫系統健康。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山竹性寒每天吃3個就夠了。

楊桃:利補水。楊桃含水量超過90%,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但可補水敗火,還能補充隨著汗水而流失的鉀、鈉等微量元素,非常適合暑熱天氣吃。

桃子:解煩渴。桃子具有生津解渴、潤腸通便、解勞熱、解煩渴的功效,還富含多種維生素、果酸及鈣、磷等無機鹽,可補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無機鹽。

滅火喝“三豆湯”,健脾利濕消暑熱

“三豆湯”的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有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各有所長,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之效,黑豆有補腎益精清熱之功,赤豆可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三豆合用不僅能清熱除暑、解乏、消痱子,還能健脾利濕,中醫稱之為“夏季滅火器”。

對於消化功能特別弱的人,可在三豆中加入適量大米,熬成清粥食用,也能清熱健脾。做法:將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洗凈,清水浸泡1個小時;將三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老人、小孩及腸胃不好的人可加紅糖代替冰糖。在三伏天期間,“三豆湯”一週可以喝兩三次,最晚可以喝到處暑。

三伏天的消暑佳品還有“三花茶”(將金銀花、菊花、百合花一起沖泡成茶),“三葉飲”(將荷葉、淡竹葉、薄荷葉沖泡成茶或煮水喝)等。

赤日炎炎,暑熱如火,只要我們順應季節、時令變化,調節作息,合理飲食,科學避暑,就會擁有一個清涼宜人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