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濕季節來臨,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會備有“藿香正氣水”這種藥。我們知道藿香正氣水是非處方藥物,在各大藥房中均可購買到,是不是只要夏季得了感冒都能服用呢?當然不是的。

藿香正氣是治療夏季中暑、胃腸型感冒的常用藥。它的作用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於夏季受寒感冒同時伴有消化道症狀。如夏季空調下溫度過低,患者感受風寒,又貪涼飲冷,脾陽受損,這種患者最適合。同時具備以下3個表現,才能使用藿香正氣水:

1.外感風寒,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體疼痛,鼻塞清涕,痰白,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2.內傷濕滯,平素就是脾虛濕困的體質,加上貪涼飲冷、吹空調等誘因出現頭身困重、胸膈滿悶、嘔吐、腹瀉或大便不成形、大便黏膩不爽等症狀。

3.舌質淡或淡胖,苔白膩或水滑。

此外,藿香正氣水還可以應用到其他系統的疾病中,如有人將其外用涂擦患處治療癤腫、皮膚癬菌,亦有較好的療效。

注意了,藿香正氣並非用於暑熱高溫的中暑。此外,如果是外感風熱(發熱重、微惡風、有汗、咽喉紅腫疼痛、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黃),或是陰虛體質(舌紅少苔)是不可以服用的。

聽完前面的講解,相信大家對“藿香正氣水”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正確地應用了。

藿香正氣水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藿香正氣水”的淵源,宋·元豐年間(西元1078年-西元1085年)有一本書,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相當於現在的衛健委)陳師文等人編寫,此書收集了當時醫家及民間常用的有效方劑,堪稱當時的配方手冊,並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寫的成藥標準。“藿香正氣水”即記載於此書中,原名為“藿香正氣散”。

清代吳瑭先生的《溫病條辨》中又對此方進行了發展,創立了一加減正氣散、二加減正氣散、三加減正氣散、四加減正氣散和五加減正氣散,都是在藿香正氣散的基礎上化裁而成。後世之人則應用現代工藝手段將其配製成“水”或“膠囊”以便於人們服用。可以説是經久不衰的良方。

文/辛喜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