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省相繼發生洪澇災害。歷史上,“大水之後需防大疫”,洪災過後應該注意防控哪些傳染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楊道鋒表示,整體而言,我國的防洪抗災水準在提升,相關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也日趨成熟,近些年我國洪災過後引發疫情的風險已經降低很多。

據了解,洪災容易引發的疫情,最常見的是由於水源污染而引起的胃腸道疾病,這其中包括可以通過水源傳播的甲肝、戊肝、傷寒,甚至霍亂,以及水源污染後魚蝦等水産品易産生寄生蟲而感染人。此外,由於夏季炎熱潮濕,食物易腐敗變質,也容易引起腹瀉、胃腸道感染。

水災發生後,鄉村是重點防控地區。楊道鋒曾經去鄉村指導過水災過後的防控工作,他表示,夏季暑熱,農民喜歡直接喝井裏或者水庫裏清涼的水消暑,但是由於捲入污水、糞便、動物屍體的洪水可能攜帶了多種致病微生物,導致一些飲用水源被污染,因此需要對這些水源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告誡受洪災影響的老百姓,喝水做飯時一定要用煮沸的水或者是瓶裝水。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還是血吸蟲病的流行地區,水災中抗洪需要涉水的工作人員及水災過後需要在水田裏勞作的農民,還應注意血吸蟲病的防控。

需注意的是,在一些受災群眾安置點,在帳篷裏或集中休息的地方大家會住得比較密集,不容易做好防護,這些地方需要警惕新冠肺炎的傳播。另外,雨天容易把口罩弄濕,而口罩濕了以後,防護效果會差很多,需要及時更換口罩,保持口罩乾燥。

此外,暴雨天氣易引發積水從而滋生蚊蟲,容易傳播登革熱、瘧疾和日本腦炎,可以通過穿著長袖長褲、噴灑驅蚊劑、安裝紗窗、使用蚊帳、清空有積水的容器等手段防止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