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微創”這個詞對大家來説並不陌生,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日新月異,“微創”手術如雨後般的春筍在外科的各個領域迅速開展起來。

微創手術提倡小切口,減少軟組織的剝離,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孔鏡手術的發展,與骨科相關的有椎間孔鏡和關節鏡,一些創傷骨折手術和關節置換術也提倡微創以加速術後康復,下面來和大家簡單聊一聊這些微創手術。

由於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隨身物品之一,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低頭一族”。由此導致的頸腰椎疾病的廣泛化和年輕化問題正凸顯出來,嚴重困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椎間孔鏡技術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正越來越受患者的青睞。該手術技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局部麻醉下操作、精準定位操作、切口小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等諸多優點。

當然椎間孔鏡也有它的局限性。手術適應症相對簡單,一些複雜的腰椎疾病和頸椎疾病無法通過微創手術來徹底解決問題。雖然操作孔很小,但由於其操作區域在脊髓和脊神經周圍,所以手術風險還是比較高的、對醫生來説學習曲線較長、手術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

由於現在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大大提高,所以以往的很多保守治療的骨關節病,現在也通過關節鏡手術來為患者“排憂解難”。

開展的最多的就是膝關節鏡和肩關節鏡,隨著這兩項關節鏡技術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關節周圍疾病可以通過微創關節鏡手術來解決。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及髖關節周圍的很多疾病也逐漸發展起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越來越成熟。

除孔鏡技術外,傳統骨科手術也越來越講求小切口、少剝離、早康復的治療原則。不再一味地要求解剖復位,而是更注重生物學功能。微創手術在術中對周圍軟組織的干擾更小,術後相關後遺症明顯降低。

但是有一點需要和患者朋友們強調,微創手術完成之初的X線片很“難看”,甚至患者和家屬看了術後復片之後對醫生手術技術是不認可的,對術後功能的恢復也是質疑的。

其實不然,微創理念要求我們不去破壞骨骼再生修復的內環境,這就不能像傳統手術一樣將每一塊碎骨都拼回原位、修復如新。我們不再以此為目的大肆破壞周圍結構,為了追求片子上的完美(我們稱之為解剖復位)而導致患者部分功能破壞、終身肢體殘障。

現在髖關節置換前路手術也是微創技術帶來的福音,可以大大減少傳統關節置換術的出血和創傷,為老年人早期康復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一些微創手術理念,不要僅僅停留于微小手術切口這一層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微創手術能更多更廣的發展、造福大眾。

本文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主任王韜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