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草原研究所李志勇研究員領銜的草種質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發現了豆科黃芪屬一個瀕危等級為“極危”的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沙爾沁黃芪(Astragalus shaerqinensis L. Liu & Z.Y. Li),其生殖、生態等性狀亟待進一步保護研究。

團隊成員、中國農科院草原所副研究員劉磊介紹,該新種是在調查呼和浩特周邊植物資源時被發現的。它生長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沙爾沁鄉,植株具有多達25片小葉,花冠白色,莢果圓弧形彎曲,種子黃色,無斑點,與達烏裏黃芪有顯著的區別。該種為豆科黃芪屬植物,黃芪屬是目前已知被子植物中較大的一個屬,全球有3000余種,我國有278種、2亞種和35變種2變型,內蒙古有40種、7變種、1栽培變種。

目前,該種僅發現于土默特左旗,且數量非常稀少,野外已很難見到。在植物區係研究中,該種屬內蒙古特有種,根據瀕危等級標準,其瀕危等級為極危,亟待開展保護研究工作,以防野外滅絕。同時建議相關專家儘快開展該種植物生殖、生態方面的研究,為新種的繁殖和保護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