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南長沙一位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的女兒跳樓自殺,母女雙雙離去,令世人惋惜痛心之餘,人們更應深刻反思造成母女離去的自殺緣由,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類似自殺事件的發生。尤其正值全國防控新冠病毒戰疫之際,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風險性、複雜性、長時性,給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衝擊,適時針對自殺危機進行干預顯得尤為迫切!

分析長沙女博攜幼女跳樓事件,自殺的原因傾向於産後抑鬱症,是一種特發于女性産後這一特殊時期的抑鬱症候群。通常産婦面臨黑白顛倒,作息不規律的狀態,加之可能還有生活、工作上的事務纏身等,很容易對産婦的精神狀態産生影響,形成産後抑鬱徵象,但産後抑鬱症目前病因還不是完全清楚,有資料顯示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都對本病症有明顯影響。由此看來長沙女博攜女自殺原因不乏綜合疊加因素,這其中與自殺相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當引起人們的關注。

創傷後應激障礙多與遭遇到威脅性或災難性心理創傷有關並延遲出現和(或)長期持續的心理障礙。一般在心理創傷性事件發生後數天至6個月內發病,最初認為PTSD的發生與戰場創傷經歷有關而得名。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地震、洪災、海嘯、泥石流等自然災難和暴力襲擊、強姦、綁架、虐待、火災、重大交通事故及大範圍傳染性疾病等生活中的特殊事件都可導致PTSD發生。結合人類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疫這一特殊時期,將會對每個個體均會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傷害。保持清醒的認知提升防範于未然的干預力,亦是我們降低自殺率的關鍵所在。

自殺通常是指自願地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自殺並不是一種疾病診斷,災難事件引發的自殺行為是遭受重大心理和身體創傷所致的一種個人行為表現。自殺的發生與個人身心狀況(人格缺陷、認知偏狹、情緒低落、精神疾患等)、家庭狀況、社會環境、文化背景、負性壓力事件等均有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並將自殺稱為“嚴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開展自殺的預防,這將是一項多部門、多階段、多層面、多級別聯合的系統工程。在這場與生命博弈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要消除對自殺有關的諸多誤解,例如,威脅別人説要自殺的人一定不會自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會自殺;一個人自殺未遂後,自殺危險就會結束;兒童不可能理解自殺的結局,也沒有能力成功地完成自殺計劃,因而不會自殺等。如此防微杜漸,減少自殺行為,從而減少家庭成員自殺行為帶給個人和家庭整體的損失和傷害,提高群眾對自殺的識別和意識。共情共理付諸努力,就一定會阻止諸如自殺這些可預防的死亡發生,杜絕長沙女博攜幼女跳樓自殺死亡悲劇重演。

王立祥,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心肺復蘇研究院院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蘇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蘇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科學普及分會副會長、中國醫院協會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醫學參考報心肺復蘇學頻道》主編、《醫學參考報全科醫學與精準健康傳播頻道》主編等職。中國心肺復蘇與中華精準健康傳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復蘇學創建者、525+CPR工程與百千萬億平安精準健康工程發起者。戰疫至今,于網路報刊雜誌發表文章129篇。受軍隊優秀技術人才一類崗位津貼,被評為健康中國十大年度人物、國之名醫,獲《醫師報》金筆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