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研究小組新發現了結核病細菌産生耐藥性的機制,並成功通過一種藥物組合阻止這種耐藥機制被激活。通過兩個月治療,幾乎完全清除了小鼠肺部的細菌,且可有效降低復發感染概率。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在印度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印度科學研究所傳染病研究中心阿米特·辛格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聯合使用抗瘧疾藥物氯喹與結核病藥物異煙肼,在8周內可基本清除小鼠和豚鼠肺部所有結核病菌,並可降低復發概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當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時,巨噬細胞這種免疫細胞的第一道防線是降低細胞pH酸鹼度值,使之變為酸性環境。然而研究人員發現,輕度酸性環境非但不能控制結核病細菌,反而促使一小部分細菌繼續繁殖和産生抗藥性。研究人員假設,通過調整巨噬細胞中的酸鹼度,也許會使細菌對藥物敏感。

抗瘧疾藥物氯喹被證明能起到中和巨噬細胞中pH酸鹼度的作用,使細菌不能在酸性環境中引發耐藥性,這樣一來,抗結核病藥物異煙肼就可以發揮作用。為確定治療後的復發情況,研究小組在動物實驗中先用藥物組合完全清除掉受感染小鼠肺部的結核病細菌,8周後用藥物抑制小鼠的免疫系統,再把它們置於高細菌含量的環境中。結果發現,5隻僅使用異煙肼治療的小鼠全部復發結核病,而使用聯合治療的5隻小鼠中有3隻感染了細菌,但僅感染了很少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