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進白銀市白銀區農業科技園,一畦畦聖女果鮮紅欲滴,一行行有機隴椒碩果纍纍。在這裡,集納了立柱水培,特型蔬菜栽培的蔬菜小屋妙趣橫生,一座座現代化的日光溫室光彩熠熠,見證著這片農業創新發展新高地的崛起。

正是這花木簇簇、生機勃勃之間,掩映著“白銀區農業智産”夢想和希望的支點。在這片孕育驚喜的土地上,農藝園、農研中心等重點項目宛如朵朵“智慧”新蕾,與這裡優美恬靜的生態交相輝映。

風物長宜放眼量。近年來,白銀區堅持以黨建引領奔小康為契機,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強化科技管理,突出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培訓,促進創新新型城區建設,把“科技引領”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以“激活科技”帶動發展,經濟發展漸入佳境,結構調整蒸蒸日上。

近年來,白銀市白銀區科技園區建設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攬,以科技興農為導向,突出主導産業、特色産品和主推技術,充分挖掘資源優勢,紮實推進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圍繞“三坪一川一灣八區”和“三中心三基地”的建設思路,確定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萬畝,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農民科技素養較高,設施蔬菜産業栽培技術和農業經濟效益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

突出系統謀劃,園區建設全速推進。

園區建設總體規劃面積1萬畝,核心區位於白銀區水川鎮大坪,建設總面積1500畝,輻射帶動全區及周邊靖遠縣北灣鎮、平堡鎮等地區。截止2018年底,全面完成了建設任務,並建成“三中心三基地”(設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日光溫室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和設施蔬菜産學研示範基地,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新型農民培訓基地)。

核心區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園區內基礎條件日趨完善。建成綜合辦公區1處、蓄水塘壩2座,田間機耕路70公里、景觀道3公里,人飲蓄水池和區域自動化氣象站各1座,鋪設供水管網管道82.78公里,襯砌渠道94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63盞;建成農研中心和高科技智慧化農藝園1座,全面展示立體栽培、管道栽培、蔬菜小屋等栽培模式,為青少年提供了學習農業科普知識的場所。

——産業區建設方面,著力打造“八大”産業區。現代設施農業展示區,建成12米跨度半地下式日光溫室3座、8米跨度新型日光溫室6座和高標準日光溫室1座、10米跨度半地下式新型日光溫室90座、1200平方米智慧化溫室1座。試驗示範新型日光溫室保溫材料和日光溫室智慧化控制技術,10座溫室實現了卷簾、通風、灌溉等系統的智慧化控制,90座溫室實現了自動化通風。大力示範推廣“桃樹一邊倒促成栽培技術”“葡萄促成密植栽培技術”、“日光溫室智慧化控制技術”“工廠化育苗技術”等新技術以及茄子、辣椒、番茄、黃瓜等蔬菜、林果新品種。每年集中育苗200萬株以上,有效地為周邊農民及園區提供優質的蔬菜、花卉等苗木;科普培訓服務區建成300平方米的蔬菜瓜果分級包裝車間和1317平方米的農研中心,開展科普教育和培訓活動。並通過省農牧廳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系統,對園區生産的産品進行全程品質追溯;標準化日光溫室生産示範區完成園區日光溫室改造提升8000畝;休閒觀光娛樂區著力發展觀光采摘、休閒垂釣、餐飲娛樂等多種形式的休閒農業,已建成“農家樂”10家,日接待遊客3000余人次;特色林果生産區建成蘋果園、梨園、葡萄園等新品種試驗園和採摘體驗園2000畝;生態綠化區在北部的山坡地及“三坪”邊緣荒山荒坡完成生態綠化面積4700畝;中藥材種植區建成以甘草、黃芪為主的中草藥新品種實驗示範區1200畝,引進試驗、示範推廣中藥材新品種8個;農産品加工物流區依託銀西産業園區中進物流、鼎盛物流公司,建設甘肅中進邦農農貿市場,佔地100畝。建成精品水果區、蔬菜交易區、幹貨農特區、糧油副食區等功能區,市場內有交易商鋪300間,交易車位100個,攤位200個。輔助建成冷鏈倉儲、物流配送、大型開放式交易廳等配套服務設施。“邦農情電子商務”網站平臺和“愛遞生全産業鏈平臺”上線運營。

——生態旅遊方面,貫徹産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和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將鄉村休閒旅遊發展作為高品質發展的突破口,全力打造生態旅遊的新亮點。2018年,著力打造集開心菜園、瓜菜採摘、餐飲娛樂、休閒垂釣、河濱賞美、花海攝影為一體的“大坪田園綜合體”,建成了佔地面積300畝的“鳳園花海”1處。“鳳舞田園”已成為周邊地區休閒度假、賞花賞景、攝影拍照等多元功能于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為大坪田園綜合體的旅遊産業增添了新活力。

圖為育苗溫室播種

示範區建設: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堅持龍頭企業、生産基地、合作組織建設多元並舉,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服務多管齊下,依靠科技加快農業生産提質增效。鞏固發展四龍果品、水川蔬菜,強灣、武川高原夏菜和武川旱砂田棗林特色農産品基地。建成四龍紅富士蘋果示範區,完成老果園改造4000畝,新發展1355畝,總面積達到5355畝。依託白銀鑫昊工貿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建成標準化規模奶牛養殖示範區,白銀鑫昊奶牛養殖場和白銀天博奶牛養殖場規模達到7000頭。新建佔地面積200畝的鑫昊生物科技乳製品加工廠,2019年正式投入運營。依託甘肅玉米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撐,建成武川玉米制種基地,年制種面積1000余畝。

深化産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不斷加快

——強化政策引導,助推科技支撐。引導培育和激勵農業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逐步建立起“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科技服務體系聯動”的技術創新運作機制,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企業組織創辦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加強産學研合作,加速新産品新技術的開發速度和品質,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技學術交流、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提供場所。目前,園區已有2家企業通過國家級星創天地備案,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企業認定為科技創新型企業,1家企業認定為市級科技型企業,園區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申報專利數量達到63件。

——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合作交流。園區與省農科院、甘農大、省科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加強與山東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科學院、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項目申報、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範、實施迴圈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産學研合作。2016年,建成甘肅省分析測試中心白銀分中心,實行大型儀器資源共用,不斷提升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能力。全區無公害農産品認定面積達到1.5萬畝,茄子、黃瓜、辣椒、番茄等産品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産品,“隴源康”茄子、黃瓜分別獲得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金獎、甘肅省農産品交易會金獎等。

——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援。園區共先後爭取省、市科技計劃項目17個,獲項目經費341萬元。與甘肅農業大學、省科學院等院校合作實施了“生物有機肥的研製及其對保護地蔬菜的生物效應研究”“溫室大棚農業資訊化技術應用與研究”等科研項目。與省農科院合作實施了“甘肅省園藝設施建造技術及環境調控新設備的研究與應用”項目,並獲得2017年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試驗示範,累計引進蔬菜花卉新品種400多個、新技術150多項,向農戶推廣新品種200多個、新技術100多項。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業新技術成果貢獻率,已由2015年的82%上升到2018年的96%,科技興農成效明顯。

圖為草莓採摘

搭建三大平臺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搭建科技創業平臺。為進一步激發園區創新創業活力,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提高農業創新供給品質和産業競爭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新型農業創新創業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星創天地”。建成“隴源康農産品星創天地”和“大坪農家園星創天地”,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眾創空間”和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

——搭建科技人才服務平臺。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三年來,市、區兩級累計選派科技特派員67名、農業園區科技特派員團隊1個,全區科技特派員選派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2018年,累計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20多期、培訓農民2000人次,引進推廣新技術10項、新品種50個。省科技廳2015至2018年累計選派“三區人才”46名,開展培訓42場次、培訓農民2051人次,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9個、引進新品種48個,服務帶動農戶539戶。

——搭建科技培訓平臺。園區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每年都邀請甘農大、省農科院、市農牧局的專家教授為園區企業、合作社及農民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近三年來,累計舉辦技術培訓、科普講座100余次,累計培訓農技幹部、科技特派員、新型農民13000人(次);接待國家、省市領導、參觀考察人員219次9360余人,農民技能培訓輔導實現了全覆蓋。

優化經營模式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創新企業經營模式。園區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种經營模式,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組織,入駐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白銀鑫昊工貿有限公司、甘肅正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駐企業先後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園區企業目前已申請實用新型等專利達63件,有利地推進了園區企業科技創新和發展。

——激發優勢産業“助跑力”。以企業為主導,採取“園區+公司+農戶”運作模式,白銀區盛禾農科教服務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開展由單純日光溫室蔬菜産業向觀光農業、農事體驗、休閒旅遊、文化傳承等複合性功能轉變。2018年7月“鳳園花海”開園以來,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為帶動旅遊産業迅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蔬菜、特色林果産業帶動全區強灣、四龍等鄉鎮蔬菜産業迅速發展,蔬菜林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帶動所在地區農戶3500戶、13000人共同發展。

圖為農民技術培訓

——助推特色産業提質增效。隨著園區的不斷建設發展,有力地帶動了園區設施蔬菜産業、特色林果産業、玉米制種、奶牛養殖及鄉村旅遊等産業的發展,部分以草莓、番茄等採摘為主的溫室效益可達到10萬元以上,有效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發展;園區水川鎮、四龍鎮以紅富士為主的特色林果産業面積7500畝,産量4000萬公斤,産值8000萬元以上。“隴源康農産品星創天地”“大坪農家園星創天地”,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與産業化,奶牛養殖産業帶動周邊農民種植飼草玉米上萬畝。

實現科技興農綜合效益惠及民生

——經濟效益方面:主要體現在日光溫室蔬菜瓜果産業效益、農副産品加工增值效益,其次是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效益等方面。2018年園區總産值達到6.8億元。(日光溫室蔬菜瓜果産業效益:3.8億元;農産品加工增值效益0.65億元;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效益:2.35億元)。2018全區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産量達到2.17億公斤,年産值達24970萬元。2018年,園區鑫昊奶牛場、天博奶牛場、今日陽光等奶牛養殖場牛養殖規模達到6700多頭,可實現年産值5000萬元,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250余人。2018年,園區以“大坪花海”、“黃河假日城”等為主的鄉村旅遊接待遊客116.66萬人,鄉村旅遊收入23623.65萬元,

——社會效益方面:目前園區已成為白銀地區較大的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和推廣集中生産區,全區5鄉鎮農林作物和畜牧良種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其中園區核心區達到100%,園區勞動力100%接受了技術培訓。採用“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有效地帶動核心區和示範區農民走上了依靠現代農業科技,實行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經營的致富之路。2018年,園區核心區日光溫室蔬菜瓜果年産量達9000萬公斤,年産值15770萬元。園區以日光溫室蔬菜為主的主導産業及田園綜合體建設方面,帶動就業人數14000多人,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生態效益方面:園區建設始終貫徹生態、綠色和無公害理念,建立特色顯著、效益突出、生態良性、經濟可持續的産業經營體系,為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提供科學的示範和技術支撐。通過環境工程建設和“四位一體”生態農業的發展,園區生活污水經過無公害處理後得到綜合利用,借助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每年可節約用水50%以上。隨著迴圈農業的實現,有效改善規劃區的小氣候,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具有積極地作用,生態效益顯著。

圖為溫室資訊採集與自動化控制系統

創新運作機制發展能量持續集聚

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作用,採取“政府引導,業主開發,企業化運作,産業化經營”的運作機制。

——投資業主機制。在農業科技園區,按照市場機制,項目由業主投資、經營和管理,鼓勵扶持其開展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逐步形成了以白銀金穗種業、白銀鑫昊、白銀邦農等為主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白銀明祥蔬菜種植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強了園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市場化運作機制。園區按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原則組建和運營,成立了白銀盛禾農科教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園區運作主體,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做到産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政企分開,使企業成為園區建設的真正主體,建立具有“法人投資、企業化經營、産業化開發”的公司化運作機制。

——産業化運作機制。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大力開展農、畜、果、藥、林等農産品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形成企業與農戶“共擔風險、共用利益”的風險利益機制,以白銀明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白銀市金通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帶動優質無害農産品基地建設,推動産業結構升級,促進農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園區以設施栽培、特色林果栽培、花卉栽培、中草藥栽培等技術為載體,突出科技創新,有效引進、組裝、整合科技成果,形成配套技術,在園區推廣。通過與甘農大、省農科院等開展産學研合作,共同實施科技項目,鼓勵科技人員來園區從事科研開發和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水準和應用率。

圖為甘肅省農科院專家在園區查看項目實施情況

——人才引進機制。園區通過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優化服務機制,吸引優秀人才,提高園區建設的人才水準,鼓勵優秀農業科技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農業科技園進行科研開發和投資創業。

——多元化融資機制。建立多層次、分級負擔的投入機制,通過政府優惠政策,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疏通與銀行、投資公司等金融部門的合作渠道,鼓勵以股權形式創建技術開發和産業公司,吸引科研機構自帶項目經

春華孕生機,碩果挂枝頭。透過歷史的雲煙,我們仿佛看到,白銀區這艘古老而充滿生機的科技航船,正挂起智慧之“帆”,乘風破浪,馳騁商海,譜寫著白銀區科技燦爛輝煌的新篇章。(金樹棟、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