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經國家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軍委後勤保障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學科作為全國唯一的中醫針灸學科入選了國家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中心以“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風病)”為基礎,以三級網路為依託,輻射海內外,搭建協同創新網路。以“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系統攻關、共建共用”為指導思想,以“證據生産、標準引領、療效提升”為目標,開展以針灸干預重大疾病的循證研究為主體,以方法學平臺和標準制定為兩翼;以中風病、高血壓病、血管性認知障礙和腫瘤放化療毒副反應的針灸臨床循證研究為“四縱”,以針灸技術創新、標準制定、針灸研究方法學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推廣為“四橫”的“一體兩翼”、“四縱四橫”臨床研究。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學擁有400余名醫技人員,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1人,國務院特貼專家3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天津市名中醫3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2人,天津市“131”人才5人,學科骨幹成員246人,並成立天津市針灸研究所,建設針灸項目博士後工作站。

學科從1962年開設了首個針灸病房至今,已成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全國中醫針灸專科醫療中心、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教育部“針刺治療腦病”創新團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重點醫療專科、國家中醫臨床研究中風病基地、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國家中醫針灸重點專科協作組組長單位、中風病協作聯盟組長單位、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推廣基地(試點)、天津市衛生系統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天津市高校重點學科。已在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60個分中心,主持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48項,制定臨床診療方案、路徑和針灸技術規範20余項,成果推廣至全國288家醫院,連續主辦14屆國際針灸大會,與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醫療、科研和教學合作,形成了廣泛的針灸研究協作平臺。學科擁有1000張住院病床、16個針灸病區、針灸康復科、腦病介入科和52個診室的大型專科;近5年出院患者達6.94萬人次、門診診療270.1萬人次;近5年發表SCI論文105篇,出版專著30部,主編《針灸學》等國家教材8部,取得專利6項。主持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48項;制定臨床診療方案、路徑和針灸技術規範20余項,成果推廣至全國288家醫院及60余個國家及地區,連續主辦14屆國際針灸大會,接受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達1.3萬餘人次,在世界範圍産生了重大影響。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劃實施,醫院與世界知名大學、研究院所、醫療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積極推動中醫針灸走向世界,國際交流成效卓著。2017年7月金磚國家衛生部長會暨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在天津舉辦,與會國家衛生官員來到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參觀,紛紛讚嘆傳統中醫藥的獨特魅力,在國際上再次掀起了針灸熱。

 

專家簡介:

我國著名中醫針灸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是中國中醫針灸現代化開拓者。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是針灸學科學術帶頭人,帶領醫院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騰飛。

石學敏被譽為“鬼手神針”“針灸外交家”,他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在中風病這一世界級醫學難題上邁出了一大步;創立針刺手法量學推動針刺規範化,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標準化發展;研製丹芪偏癱膠囊、腦血栓片等,針藥並用成為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針灸學術交流和推廣,在國內建立60個針灸臨床分中心,先後赴世界100余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為中醫針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石學敏被譽為“鬼手神針”“針灸外交家”,是我國著名中醫針灸學家、現代針灸學的奠基人。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帶領醫院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騰飛。石學敏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石氏中風單元療法”,在中風病這一世界級醫學難題上邁出了一大步。1981年石學敏領銜的針刺治療中風病研究獲天津市科技成果獎,1985年針刺治療中風病和針刺手法量學研究獲原衛生部科技成果獎,1995年針刺治療中風病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石學敏多次接受外交部、原衛生部指派赴國外為其政府首腦、高層官員治療,被譽為“針灸外交家”;他致力於針灸學術交流和推廣,先後赴世界100余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為中醫針灸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2008年,石學敏院士獲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國際貢獻獎”;2017年,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首屆“天聖銅人獎”學術突出貢獻獎;2018年,當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針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在石學敏院士的帶領下,針灸學科不斷探尋發掘中醫針灸在治療重大疾病方面的作用,創新理論技術,開展科學研究,總結出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針刺治療中風病及其並發癥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獨特、規範中醫中藥治療中風病綜合治療方案——“石氏中風單元療法”,被國家科技部及中醫藥管理局列為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已推廣至全國80個省市288家醫院及國外60余個國家和地區;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方面,創立了以“活血散風,調和肝脾”為主的治法,規範處方和手法量學標準;針刺治療認知障礙的研究方面,引進快速老化小白鼠(SAM)系列,填補了我國醫學實驗動物種係的一項空白,率先在國際上應用該模型動物開展了針灸延緩腦老化的實驗研究;創立針刺手法量學推動針刺規範化,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標準化發展,開創針灸病譜先河,提出完善的針灸等級病譜理論體系,總結了16個系統的532種疾病;創建針灸標準化研究中心,作為國內第一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針灸標準化研究中心”試點建設單位、“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首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制定了48項標準、7項中醫臨床路徑、8項中醫診療方案、3項針灸臨床實踐指南、1項操作規範、5項技術操作規範標準、4項中醫醫療技術標準。如今,石學敏已經從醫55週年,80歲高齡仍然堅持工作在一線,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為廣大學生傳道授業,心繫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石學敏的帶動下,國內針灸臨床科研達到分子生物學水準。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百餘項,獲國家專利6項,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百餘名,學生遍佈中國各地和世界各國。出版專著50余部,其中《中醫綱目》被專家譽為繼《醫宗金鑒》之後的一部中醫臨床巨著。2007年,出版英文版《石學敏針灸學》,推向歐美,被美國針灸考試委員會指定為考試指導用書。

 

主要學術成就及榮譽1990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1年,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5年,“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全國十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1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獎”。

 

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8年,獲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授予的“王定一杯”中醫藥國際貢獻獎。

 

2013年,“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被列入“財政部、科技部科技惠民計劃推廣成果庫”,並被寫入《針灸學》《針灸治療學》等多部國家統編教材。2014年,獲中國第二屆國醫大師稱號。

 

2016年,獲中國針灸學會“中醫針灸傳承貢獻獎”。2017年,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首屆“天聖銅人獎”學術突出貢獻獎。

2018年,獲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好醫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