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深圳企業家群像:紮根創業沃土 開出創新之花

在深圳舉行的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多位企業家圍繞科技創新展開對話。魯力 攝

8月24日,18家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集體開市交易,其中傑美特、歐陸通兩家企業來自深圳。

1996年,歐陸通董事長王合球來到深圳創辦歐陸通,從經營燈具業務轉型生産電源接收器,並憑藉開關電源技術的專業優勢,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2003年,傑美特董事長諶建平來到深圳經營外貿公司,並於2006年創立傑美特。17年來,傑美特從為配件廠商和智慧手機廠商提供ODM/OEM代工服務起步,到創立自主品牌,被稱為“手機殼第一股”。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以來,除了王合球、諶建平,還有數以十萬計的創業者在深圳這片沃土上開拓拼搏。任正非、馬明哲、馬化騰等企業家更是帶領企業闖入了世界500強。

南海潮頭又東風。在這裡,有成功者的歡呼,更有初創者的勇氣。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初創者,有可能就是明天的世界500強。

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7209戶,同比增長1.3%。其中企業151144戶,同比增長14.9%;個體戶86065戶,同比下降16.1%。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40.6萬戶,其中企業213.7萬戶,個體戶126.9萬戶。

創業第一站

在深圳從零起步

上世紀9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如火如荼,涌現出了一批創業者。

1995年,王傳福辭職,在深圳坪山創辦了比亞迪。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合作,在深圳註冊了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一個中文ICQ軟體。從此,他們踏上了創業征途。

40年來,像王傳福、馬化騰這樣在深圳從零起步的創業者數不勝數。2011年,周星漢辭掉在美國的高薪工作,決定歸國創業。經過2年準備,周星漢考察了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地區,隨後堅定地選擇了深圳。2013年,他拿著50萬元啟動資金,註冊了深圳諾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諾博醫療”),帶領團隊著手研發移動工作站。

2013年1月,“西遊”10年回國的黃源浩也選擇紮根深圳。他在深圳留學生創業大廈一個1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裏創立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奧比中光”)。這是一家以“3D感知晶片/光學測量系統+AI晶片+行業應用演算法”為主的3D視覺整體解決方案平臺型公司,致力於“讓每一個智慧終端都可以看懂世界”。

2015年,拿著借來的20萬元,在科技園上班的白曉淞也決定辭職創業,成立了深圳英美達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英美達”),並成功做出了一個超聲電子內窺鏡的演示機。創業第二年,白曉淞帶領英美達憑藉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微型影像導管技術,榮獲第八屆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企業組總冠軍。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像王傳福、馬化騰、周星漢、黃源浩、白曉淞等的創業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創業者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他們都把深圳作為自己創新創業的第一站,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人生。

這些企業,在這些創業者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走出深圳,走向世界。

敢啃“硬骨頭”

靠自主創新立足國際

2019年8月,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芯生物”)成為中國首家登陸科創板的原創新藥企業。目前,微芯生物憑藉自主構建的國際領先的“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整合式藥物發現與早期評價平臺”核心技術體系,已開發出了以西達本胺、西格列他鈉、西奧羅尼為代表的一系列原創新藥,在全球性原創新藥研發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自2001年成立以來,微芯生物創始人魯先平對創新的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像魯先平一樣,深圳的創業者們內心非常堅定,目標非常明確——“啃硬骨頭”,靠自主創新殺出一條血路。

2014年至2015年底,創業之初的近兩年時間裏,黃源浩帶領團隊搞研發,基本沒有收入。為了保證量産,團隊選擇自己設計製造核心晶片,一次流片就要花掉上千萬元。市場著急,黃源浩也心焦,但他知道,既然要做消費級領域最過硬的3D傳感技術,就要堅持。

2015年年底,奧比中光正式量産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打破蘋果、微軟、英特爾的壟斷,成為亞洲首家、全球第四家量産廠商。

在周星漢的帶領下,諾博醫療的研發也有了成果。諾博醫療移動工作站開發成功後,功能不斷完善。現在智慧移動護理工作站可識別並搭載智慧藥盒,藥盒可與病人腕帶一一對應,當掃描病人腕帶時,對應的藥盒會自動彈出,醫護床旁進行給藥核對後即可用藥。目前,該産品市場佔有率超過60%,在業內排行第一。

經過8年創新,諾博醫療瞄準三大創新型産品線,打造行業“護城河”。三大産品線包括智慧藥品全閉環管理、智慧耗材全閉環管理、智慧病區全閉環管理等。

正是這些創業者對自主創新的堅持執著,為深圳這座城市刻上了“創新”的烙印。

開放包容創新

造就創業者“天堂”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依靠英美達在醫用光學技術積累的基礎上,白曉淞決定帶領團隊轉産醫用護目鏡。在微創診療領域,英美達用超聲技術和光學技術製造了一雙“眼睛”,能有效提高診斷效率和精準度。

以英美達自主研發的超聲內窺鏡等為例,産品屬於高端醫療器械。從資質上講,英美達是生産三類醫療器械的企業,而醫用護目鏡只是一類醫療器械,從技術上講,開發不難。不過,雖然醫用護目鏡工序並不複雜,但是需要配合的環節比較多。以深圳為中心的産業鏈協同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白曉淞回憶:“深圳東莞有很多模具廠,所以能夠解決模具問題;深圳也有很多代工廠,所以能夠解決産品的組裝問題。”

魯先平清楚記得,2009年,西達本胺進入臨床開發關鍵時刻,面臨巨大的臨床研發費用和同期啟動産業化建設的雙重壓力。深圳市委、市政府伸出援手,提出一定要把微芯生物留在深圳,確定了由深圳市政府為微芯生物代建産業化基地,幫助西達本胺産業化得以在深圳順利實施。最終,微芯生物以國家“863”及“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首個抗腫瘤原創新藥的身份于2014年底獲批上市。

良好的政商關係也讓很多創業者受到鼓舞。黃源浩認為,“不需要政府的時候,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時候,政府就在身邊。”用這句話來描述深圳政企關係相當貼切。深圳的成功,離不開對市場“無形之手”的尊重,也得益於“有為政府”的支援。黃源浩還説,是深圳創造了如今的奧比中光。奧比中光的成長,得益於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領先的産業環境和政策扶持體系。

“深圳這片充滿包容、公平、創新的沃土滋養了一批各行各業的領軍企業和優秀企業家,而他們用自己的創新拼搏開創了令世界矚目的‘深圳速度’。”魯先平表示。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自全世界的創業人士來到深圳這片創業沃土上,最終開出自主創新之花。(記者 王春艷 戴曉曉 李榮華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深圳企業家群像:紮根創業沃土 開出創新之花)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