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現有公路橋梁已超4萬座 高速里程今年將突破1萬公里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建成通車,珠江兩岸只有一條跨江通道的歷史宣告結束。資料圖片

“大家都説現在的生活變好了,到底是哪好,要我説,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我們每個人家門口的這條路,真的是越來越漂亮了。”在江門恩平市良西鎮,80後姑娘李青雲自豪地對記者説。

路變靚了,景色越來越美,自駕遊的人也多了。行駛在廣東“四好農村路”示範路——江門市X831縣道,人們對沿途的美景讚不絕口。8月初正值廣東高速車主節,路旁的良西鎮旅遊驛站跳蚤市場人聲鼎沸,李青雲正笑著向遊客介紹自家生産的江門特産簕菜茶,一會兒工夫就取得了不少收益。

李青雲的話,説到了大家的心坎裏。在上世紀80年代初,梅州市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的村民饒維義,為賣茶要走8個小時山路;東莞市中港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均球,從東莞跑一次廣州,單過渡就要花上兩三個小時。而四十年後,過去的“難”早已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笑談。如今從廣州出發,半天之內就可到達全省任意一個城市。從山路、土路到高速公路,從渡口、大橋再到跨海大橋,路通財通,是廣東人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公路之變,改善了人們的出行,也鋪就了大家通往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

“四好農村路”成為脫貧致富路

從梅州市豐順縣龍崗鎮出發,翻過幾個山頭,從平地爬升至千米高山又層層下坡,種茶300年、戶戶飄茶香的馬圖村終於露出了靜美的容顏。

上世紀80年代初,路不通,馬圖茶葉無人識。“每次挑十幾斤茶葉,走8個小時山路到隔壁鎮,挨家挨戶到府賣。”今年81歲的老人饒維義對記者回憶説,直到2003年前,村裏還是砂土路,一年中有1/3的時間無法通車。

“一到下雨天,騎摩托車都要上鐵鏈、上履帶才走得動,還是只能肩挑茶葉出城。”梅州市豐順縣龍崗鎮黨委書記吳鵬鳥説,也就是在這一年,馬圖村被定為廣東省級貧困村。

2004年5月,梅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在馬圖村召開現場辦公會,針對村民對於修路的強烈訴求,現場研究和論證、拍板改造馬圖村通往外界的公路。僅過半年多時間,一條連接梅州市豐順縣和梅縣區、長43公里寬3.5米的水泥公路基本建成,而馬圖村成為了連接兩縣區公路中間的重要樞紐地帶。

路修好了,茶也好賣了,人也回來了。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饒富強等人紛紛回村創辦企業。他們將改良的種植管理技術帶回村裏,帶動農戶規範化種植茶葉。“路好走了,就能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饒富強説。

馬圖村委會主任饒富活向記者介紹,現在僅種茶一項,全村870戶茶農裏有80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1.5萬元,比2007年翻了10倍。在村民們看來,村門口的那條路,就是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2019年年末,來自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交通扶貧的優勢,將縣道X157九和圩鎮到禦臨門溫泉度假區約8公里的道路升級改造為二級省道,使得河源市紫金縣九和鎮金光村村民出入村莊變得更加快捷,這也成為金光村“人便於行、貨暢其流”的“金光大道”。

“以前從村裏到深圳、惠州少説也要兩三個小時,如今我們也可以融入到大灣區的‘一小時經濟生活圈’裏了。”金光村黨委書記李碧瑤笑著説。

“多虧村裏修好了路,才讓養殖場的銷路越來越廣,生活更有盼頭。”2019年,在扶貧隊的幫助下,因病致貧的村民劉偉坤一家發展家禽養殖産業,成功達到脫貧標準。

今年5月,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方案》。《方案》提出,2020年全面實現全省砂土路約14804公里清零,實現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00座等要求,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攻堅建設。

如今的金光村,20戶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已完成硬底化,全村實現戶戶通水泥路面;8個自然村按照“一村一景”進行公共設施改造,村民日常休憩有了去處;家家戶戶的立面墻繪,寫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高速公路跑出幸福加速度

“這些年從東莞到廣州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當我第一次開車上南沙大橋的時候,真的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真心為我們廣東的路橋建設點讚。”陳均球説。

去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結束了珠江兩岸只有虎門大橋一條過江通道的歷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陳均球駕車行駛在南沙大橋,看著眼前的“世界之最”,直言如今的大灣區交通建設水準越來越高,出行越來越便利,同時也勾起了他初到東莞的那段記憶。

“飄啊飄,月亮照我去廣州;搖啊搖,一路搖到大沙頭。”這是改革開放初期,東莞市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1984年,陳均球初到東莞工作。他回憶,當時從東莞去廣州之間的普通公路中有好多路段都沒有橋,單過渡就要花兩三個小時。“那時坐車去廣州叫‘出差’,早上出發中午到。有一次著急去廣州看病,只能提前走水路,晚上10點上船次日淩晨4點才能到,小船一路搖搖擺擺,走不快。”陳均球所敘述的,正是當時廣東路橋建設落後的真實寫照。

如今,廣東早已實現“萬橋飛架”,渡口也成為一代人珍貴的回憶。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現有的公路橋梁超過4萬座,是全國公路橋梁最多的省份之一,廣東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也將在今年突破1萬公里大關。

“高速修起來,生意就走起來了。現在我們從廣州出發,開車去到任意一個珠三角城市都不會超過3小時,這樣的幸福生活在過去簡直不敢想像。”陳均球笑著説。

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廣東高速公路的建設熱潮依舊不減,包括懷陽高速在內的9個高速項目將於年底建成通車。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的《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到2035年,廣東將建成總里程約1.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省輻射泛珠的高速公路網,並在珠江口新增3條跨江通道。

如今,我們站在川流不息的珠江口極目遠眺,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車流不息,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在加速建設,廣東的高速公路實現了滄桑巨變。從山路、土路到高速公路,從渡口、大橋再到跨海大橋,廣東橋梁正在實現新的跨越,廣東道路正在越走越寬,人們的美好生活也如同這一條條高速公路,不斷向未來延伸。

記者觀察

交通延伸美好生活

有時候,路帶給人們生活的變化,是難以想像的。潮惠高速的一位負責人吳文賢對四年前潮惠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前後當地發生的變化深有感觸。在高速通車前,揭西縣金和鎮晚上9時許就已經變得漆黑,周圍萬籟俱寂;隨著高速的通車,在隨後的幾年裏,這裡變得高樓林立,深夜12時還能聽到往來車輛經過的聲音。

其實,高速公路早已不再只是發揮快速連接的作用,它在帶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去年正式開放的大槐服務區,集停車加油、餐飲、零售、休閒娛樂、旅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高速公路旅遊主題服務區,也成為帶動周邊鄉村振興的新平臺。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在串聯起大大小小村鎮的同時,也開始承擔打造平臺的角色,帶領大家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與此同時,高速公路也成為新興産業的載體,如快速發展的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産業、5G産業等。在全國一張網的背景下,廣東在建的高Athlon門架早早與5G基站相結合。在南沙大橋和港珠澳大橋上,5G信號實現全面覆蓋,開啟了大橋智慧化運維探索的新階段。

如今看著地圖上錯綜複雜的線路,回想著每一個去過的地方,回味著在路上的酸甜苦辣,我們不禁感慨,公路的變化承載著我們每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帶領我們在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快。(記者 李赫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東現有公路橋梁已超4萬座 高速里程今年將突破1萬公里)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