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廣東紅色文化如何弘揚?“紅色名片”如何擦亮?

南粵大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歷史和珍貴的革命遺址。明年是建黨100週年,廣東的紅色文化如何弘揚?“紅色名片”如何擦亮?

不少廣東省政協提案就此提出了建議,涉及深圳白石龍營救文化名人舊址、海陸豐革命遺址、湛江培智學校舊址和廣州“許地”等。相關地市與部門日前已經給出了答覆,透露出了新動向。

打造紅色文化旅遊新打卡點

深圳白石龍營救文化名人舊址(下稱“舊址”)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白石龍老村,不僅是1942年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成立時的司令部舊址,而且是當年800多名文化界人士、愛國民主人士等從香港營救到廣東的接應、轉机及留守保護的重要樞紐。

民革廣東省委會在提案中表示,目前舊址僅為區級文保單位,建議加強對舊址相關建築物的日常修繕和保護,提升舊址的保護級別,將該舊址保護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保護及華南抗戰遺址保護體系中一併規劃。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答覆,將穩步提升舊址的保護層級。下一步,將配合深圳市政府根據舊址的價值認定和相關研究成果,按程式先行啟動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認定工作,並對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申報遴選標準,做好相關工作,夯實其申報工作基礎。如果文物修繕中存在經費缺口,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在省重點文物保護資金分配時予以優先考慮。在該舊址活化方面,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將指導深圳市組織開展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該舊址納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産保護及華南抗戰遺址保護體系。

廣州市越秀區高第街“許地”名人故居的保護,同樣引起民革廣東省委會的關注。提案建議,加強對“許地”名人史料的收集,開闢許氏名人系列專題展館,將“許地”名人故居的保護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文化結合起來, 挖掘“許地”前輩精神的當代價值;同時,把“許地”打造成廣東旅遊名片,建設成為愛國主義基地。

廣州市政府答覆,將結合教育家許崇清、革命先驅許卓、中華女傑許廣平等眾多歷史名人的事跡,規劃“許地”文化旅遊路徑,加大宣傳力度,促進“紅色文化+旅遊”與各産業的融合發展,使“許地”煥發活力,打造越秀區紅色文化旅遊新打卡點。

支援海陸豐紅色遺址納入研學旅行課程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是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流傳著許多紅色印記和革命故事。廣東省政協委員董桂英建議,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借助市場運作,吸引多元化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紅色旅遊可以為海陸豐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有助激發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董桂英建議,以創建特色小鎮及鄉村振興為契機,圍繞紅色文化主題IP,推廣汕尾海豐紅城文旅小鎮建設經驗,進一步打造“紅色+科技教育”“紅色+産業基金”“紅色+會議博覽”“紅色+産品展貿”“紅色+影視文藝”“紅色+旅遊度假”等六條産業鏈,在海陸豐革命老區建成一系列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培訓、旅遊和研究基地。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在答覆中表示,將加快推動海陸豐紅色旅遊發展,支援海陸豐紅色革命遺址納入全省研學旅行課程;優化紅色旅遊發展空間佈局,加強紅色革命遺址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強化紅色革命遺址社會教育功能,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引領下,深入發掘圍繞紅色革命為主題的旅遊資源,以申報“文化和旅遊特色村”、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創建“旅遊風情小鎮”等旅遊資源開發為抓手,推動紅色旅遊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

省政協委員麥淑萍把注意力放在了粵西,建議把湛江培智學校舊址申報為紅色革命遺址。

黃學增被譽為“廣東四大農運領袖”之一。1922年,他把湛江東海島東參村黃氏宗祠改名為“培智學校”,以教學為名宣傳馬克思主義。這是廣州灣時期最早的新式學校、廣州灣革命策源地之一。

多年前培智學校已搬遷,舊址現在仍是黃氏宗祠,尚未列入文保單位。麥淑萍建議,儘快修復培智學校舊址,並立項把培智學校舊址申報為省、市紅色革命遺址保護起來;同時,把黃學增烈士在遂溪、東海島等地的革命遺存整合起來,共同打造湛江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好革命故事,擦亮紅色名片。

湛江市政府在答覆中透露,由於培智學校舊址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石化産業園區核心區範圍,計劃將培智學校舊址進行異地搬遷保護,與正在建設的安置小區文化活動場所統一規劃建設。

湛江遂溪黃學增烈士紀念亭是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湛江市政府還表示,下一步計劃將黃學增烈士紀念亭和培智學校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整合,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區景點。此外,還將加快推進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建設,全面系統收集、整理和研究黃學增烈士領導的南路革命活動歷史,展示粵桂邊區革命軍英雄事跡。(記者 龔春輝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廣東紅色文化如何弘揚?“紅色名片”如何擦亮?)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