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7項25條意見建言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把深圳海洋大學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學,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建設“全球最美海岸線”……11月21日,深圳市政協召開“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協商,併發布《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對深圳市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7大項、25小項意見。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集裝箱港

目前,深圳港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14條,通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運網路。《報告》建議,為進一步提升深圳國際航運樞紐地位,應大力拓展國際轉机功能,通過簡化口岸監管流程,提升轉机物流效率,讓深圳港既成為華南地區進出口的重要門戶,又承擔環南海地區國家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轉机樞紐功能。

由於深圳擁有機器人、無人駕駛、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優勢,《報告》提出,應加快自動化泊位、無人碼頭建設,探索自動導引運輸車(AGV)、自動軌道式龍門起重機(ARMG)等裝卸設備在新建碼頭的應用。同時,開展港航大數據研究和服務,打造港航大數據服務品牌,成為航運技術研發孵化器。

另一方面,建議從政策上大力支援港口智慧化改造和發展,將深圳打造成為世界最大的具有全球智慧集裝箱資源配置能力的港口,研究制定智慧集裝箱運輸的“深圳標準”,不斷提升全球影響力。

  設立政策性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在産業方面,《報告》提出,加快設立政策性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當前,全球並沒有專門的海洋銀行,深圳應緊握國家給予深圳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的政策紅利和重大機遇,將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打造成為中國推進全球治理的新型國際金融平臺。

《報告》建議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可採取公私合營的混合所有制模式,組建成為新型國際組織,以中國政府出資為主,貨幣以人民幣為主,適量吸納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與,承擔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實施“海洋強國”戰略雙重使命。

《報告》還提出“將海洋産業培育成深圳未來的支柱産業”,並提議深圳可考慮重點發展海上資源開發、海洋生物産品、海洋電子資訊、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態建設等重點産業。

  將海洋産業納入高層次人才認定範圍

針對目前深圳院士、學科帶頭人等海洋高層次人才密度低、歷史積澱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複合型人才匱乏等問題,《報告》提出培養與引進相結合。一方面,利用“組建海洋大學”的契機,著力把深圳海洋大學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學。並打造航運人才培養基地,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深圳國際海員中心項目規劃建設,鼓勵國際航運企業在深圳建立海員培訓基地。

另一方面,將海洋産業納入深圳高層次專業人才認定範圍,符合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享受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學術研修津貼等優惠政策。

  將大鵬新區打造為全國海洋環境教育基地

海洋環境保護是海洋中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因此,《報告》提出,推進陸海統籌的“灣長制”,建立陸海環境治理聯動機制,完善與“河長制”相銜接的水環境污染防治體系,明確“灣長”職責任務,構建“灣長制”綜合協調管理模式。

同時,推進“智慧海洋”建設,建立陸海立體聯動監測體系,實現重點入海排口智慧化監控,並建立完善的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報告》建議將大鵬新區打造為全國海洋環境教育基地。大鵬擁有豐富的近海及海洋自然資源,目前有大鵬市級自然保護區、壩光銀葉樹濕地園、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未來還將建設東涌紅樹林濕地公園、國家海洋公園等,是開展海洋環境教育的理想場域。

  建設“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線”

在發展海洋文化方面,《報告》提出,應將深圳近280公里的海岸線建設為“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線”。並根據深圳的地理優勢提出以“四灣一河”構築深圳海洋中心城市濱海空間新格局。

同時,建議深圳與珠海攜手將深圳大鵬半島和周邊群島、珠海萬山島和深圳周邊的群島等島嶼及海域開發成為國家度假區,將大鵬半島定位為國家海洋度假區的總部基地,創造千億級海上度假新經濟。

此外,《報告》還提出通過舉辦全球海洋城市文化論壇,建設海洋石油地質等主題博物館,發展海上運動旅遊特色産品等方式,提升深圳海洋城市的海洋文化國際形象,營造國際化海洋城市文化氛圍。

南方日報記者 夏凡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7項25條意見建言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