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要素集聚 邁向全球科創高地

在廣東這片創新熱土上,超過4.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集聚,持續釋放發展的新動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創新強省建設,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實施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問題,研發經費支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PCT國際專利受理量均居全國第一,成長出華為、騰訊、美的、格力等一批世界級創新型企業。

創新驅動不僅成為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科創高地的關鍵一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正式發佈,創新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同頻共振的新時期。

數據顯示,當前大灣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7%,處於國際一流水準,有超過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萬從事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面向大灣區,廣東創新驅動的“新引擎”開足馬力,迸發磅薄力量,向著高品質發展的未來加速前行。

新高度

打造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今年7月,2019《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公佈,129家中國企業入圍,其中20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從榜單也可以看到,從世界級的規模到世界級的影響力,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全球化競爭力在提升,原始創新則成為築牢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支撐。

其中,上榜的華為從去年排名72位提升到今年的61位。今年7月30日,華為發佈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實現營收4013億元,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1200億元。近10年來,華為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4800億元。

時間撥回到1987年,華為成立之初。“科技人員可以以現金、實物及個人所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商標權等工業産權作為投資入股,並分取應得的股息和紅利。”彼時,深圳發佈的18號文件,讓剛失業的任正非看到了機會。同年,他與同伴集資2.1萬元在深圳灣畔一間雜草叢生的破舊倉庫裏成立了華為。

如果説華為代表了廣東創新上個世紀延續至今的中堅力量,大疆創新則是21世紀廣東創新競技國際舞臺一張新的名片。

“80後”汪滔帶領團隊從無到有創造了消費級無人機這一新興行業。其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大疆創新全球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9100件,全球授權專利超過3100件。

廣東的創新實力不斷從量變到質變。2017年,廣東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首次躍居全國第一。截至去年,全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6652家增加到3萬家,躍居全國第一。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及專利綜合實力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現在,越來越多科創企業不再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導,更多的是實打實的硬科技。”光峰科技創始人李屹表示。

隨著大灣區建設的穩步推進,對於原始創新的探索有了更具體的目標。《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重要科技領域、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肖耿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涌現出越來越多像華為、大疆創新等源頭創新型的科技企業,“唯有原始創新的科技企業才有機會和實力搶佔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新紅利

政策創新激活灣區內生動力

——借5G東風,華為、騰訊等企業在深圳等城市積極佈局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産業藍海,搶佔創新發展新高地。

——美的收購庫卡,從製造企業轉型智慧科技公司;碧桂園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在智慧製造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在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窩在山區小鎮”搞科研的嘉元科技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這是首批25家登陸科創板的明星企業之一。“我們用研發證明欠發達地區也可以培育出高科技企業。”嘉元科技董事長廖平元表示。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的澎湃動力不斷匯聚,創新已經成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背後,減稅降費以及産學研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釋放出企業創新發展的活力,助推大灣區創新發展邁上新水準。今年1—4月,廣東(含深圳)新增減稅672.7億元。僅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落地首月,增值稅減徵稅額達130億元,減稅幅度達27.3%。

“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討不來,必須靠自主研發。我們準備新建總部基地,工程預算10億元,把減稅降負的紅利直接轉化成企業的科研資金。”優必選公司創始人兼CEO周劍如是説。

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環境持續改善,又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寬廣的機遇。

在珠江西岸的佛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佛山順德)基地及香港科技大學—博智林聯合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在埋頭研發新技術。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表示,依託研究院一方面希望對港科大師生最新的研發成果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轉化,另一方面,加強對中上游基礎科學的研究,從而形成一條龍的科研産業化鏈條。

新平臺

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建設提速

家住香港元朗的林恒一每週至少有2—3個工作日在深圳前海的研發中心上班,傍晚返回香港。“整個路程不超過一個小時,比我搭車去香港的數位港更快”。他表示,真切感受到大灣區科技産業鏈整合給企業創新注入的強大動力。

隨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建設的提速,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重組,形成巨大的經濟能量輻射到更遠的區域。

“我們研發的3D機器視覺技術,機器人可以自動感知物體位置。”顯揚科技則入駐了位於深圳福田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創始人、總經理丁克表示,越來越多創客在大灣區尋找機會。

創新創業工場位於深圳和香港的交界處,從玻璃窗望去便是一河之隔的香港。每天清晨,不少香港青年從福田口岸過關,開始一天的大灣區通勤。

一直以來,香港、澳門被認為擁有高校、科研、金融、國際化等方面的優勢,廣州則有發達的外貿及電子資訊産業,深圳擁有完善的科創産業鏈條,東莞、佛山等地則沉澱著雄厚的製造業基礎。

如何讓粵港澳三地形成一個迴圈的創新生態圈?

《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打造創新要素流動暢通的跨境合作平臺,支援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港澳科技人才或團隊在大灣區落地轉化科技成果。

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研究所副所長李源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將為廣東帶來更多機遇。“香港澳門的科研成果將越來越多在廣東實現産業轉化,廣東是嫁接內地市場的最佳選擇。”

受益於科創走廊的連接作用,創新正在跳出城市之間的聯動,立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整合資源。在廣深港澳科創走廊上,創新的力量迸發出活力,生動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級創新。

一線走訪

創客開啟雙城故事:

“讓創新要素在大灣區加速流動”

每週五,在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工作的高民會驅車從廣州南沙回到香港。2016年6月,他參與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超過150個港澳及海外科研團隊使用“天河二號”的超算服務。

在深圳福田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一場科技人才招聘會正在進行。舒糖訊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香港人何耀威選擇來深圳創業,公司剛剛完成了第四輪融資。如今,他每週乘坐高鐵往返深圳、香港兩地之間。“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推進,毗鄰廣東的區位優勢,香港科技企業的市場空間大大擴容了,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香港科技園,一年一度的開放日活動正在進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十個創業團隊同臺競技,全球的風險投資機構也聚集於此。Koofy Development公司的創始人馬頌祺告訴記者,公司最早在香港起步,如今産品運營在廣州,生産加工在東莞,硬體測試在深圳,“我每週都在大灣區這幾個城市跑一圈”。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澳邦藥廠行政總監蔡健華忙著入駐産業園的事情。他表示,不僅打開了內地市場,還推開了“一帶一路”葡語國家的市場大門。“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希望能對接內地,走向世界。”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了科技創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創客創業的沃土。

據不完全統計,自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地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以來,已有360多個港澳青年創業團隊落戶,涉及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生物、醫學等領域,就業人員接近4000人。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創新要素的流動至關重要。

今年3月舉行的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176個項目(人)獲頒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這些獎項成果轉化應用後,已累計新增銷售額1682億元,新增利潤293億元。近年來,廣東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咬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克難。

“世界級灣區發展最重要的是創新的流動,我們要讓創新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流動,並且産生乘法效應。”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署理總監雷志斌如是説。

見證觀察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改革開放給了民營企業廣闊的發展舞臺”

1984年,13歲少年馬化騰初次來到深圳,看到深圳蛇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很是觸動。14年後,他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老樓裏創辦騰訊,隨後搬進南山區,如今騰訊的全球總部濱海大廈正位於此。

“如果不是我親身經歷,可能我也無法想像,當年南山、蛇口這些深圳最為國際化的區域,40年前還是山是海是灘塗。”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説,當時13歲的他跟隨父母來到深圳,見證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1979年,蛇口開山填海的炮聲彰顯了廣東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

1998年11月,馬化騰和同學註冊成立了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表示,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身處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陣地,騰訊是改革開放最直接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是改革開放給了民營企業廣闊的發展舞臺,讓一大批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今天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企業。

“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敢闖敢幹的‘拓荒牛’精神在南山一直延續至今。”馬化騰告訴記者,騰訊的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南山,得益於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騰訊才能不斷蛻變、發展壯大。在騰訊創業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都給予了很多支援和幫助。此外,深圳的國際PCT專利在全國的佔比接近一半,得益於這片創新的土壤,騰訊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3萬件,目前在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中排名第一。

不久前,廣東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對此,馬化騰認為這些文件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這些年粵港澳合作一直在不斷深化,完全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條件。

“騰訊是一個典型的灣區企業,超過3/4的員工在大灣區工作生活。”馬化騰表示,騰訊一直致力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未來騰訊在粵港澳三地的融合與交流等方面將持續發揮“連接器”的作用。“在推動大灣區建設上,我認為應該堅持四個方向:一是市場主導,二是數字引領,三是國際視野,四是多元共存。”(記者 彭琳 王彪 李赫)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李瑞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要素集聚 邁向全球科創高地)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