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以“綠”為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青山不墨韆鞦畫,綠水無弦萬古琴。在這裡,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美麗畫卷,商南山青水美人好,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商南觀光旅遊!”
6月中旬,“高校旅遊幫扶聯盟”成員高校專家學者、師生代表深入商南參觀“千萬工程”示範村、鄉村振興示範村以及茶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等項目,調研金絲大峽谷規劃建設情況。他們沉浸式感受商南“山、水、村、業”的獨特魅力,對綠美商南讚不絕口,紛紛為商南的旅遊宣傳推介發聲。
近年來,商南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讓綠色成為“生態商南”最璀璨耀眼的發展底色,為商南縣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在商南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3%,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功能區Ⅱ類標準,全年空氣優良天數始終保持在320天以上,更斬獲了“中國天然氧吧”“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衛生縣城”等諸多對商南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予以高度肯定的奪目榮譽。
流域治理繡出美麗鄉村新藍圖
“這裡以前就是一個雜草叢生的爛河灘,除了偶爾有人在河邊洗衣服,一天到晚也沒幾個人影……”清油河鎮澗場村村民劉大叔指著家門口的河,説起之前的面貌。
如今,清澈見底的河水,輕輕地流淌著,如同一條閃亮的絲帶在輕輕舞動,成群的魚兒在河底暢遊,幾隻竹筏悠閒地停靠在河邊,橫跨兩岸的吊橋隨風輕搖,兩岸的山田相連滿目蒼翠,白墻黛瓦的村居相間其中……
眼前的田園風光與自然美景構成了一幅靜謐、詩意的田園鄉村畫卷。
“清油河鎮在2023年啟動了澗場村小流域治理項目,整治澗場村河道2.51公里,修繕加固河堤3.2公里,新建高標準農田21畝。同時,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栽種綠化樹木200余棵,清理河道垃圾,整治河道污水,進一步提升了鄉村品質,刷新了鄉村顏值。”清油河鎮黨委副書記姚遠介紹説。
清油河鎮通過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河道整治和岸線修復,並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打通了澗場村至後灣村的1.8公里旅遊環線,對環線環境進行綠化美化亮化,改造提升民居環境,同時還補齊了農家樂、民宿、親子遊樂項目等基礎設施,把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打造成美麗鄉村遊産業項目,讓生態好顏值轉化為富民的生態好價值。
曾經荒蕪落寞的小山溝,如今蝶變成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美麗鄉村,正是得益於小流域治理。小流域治理不僅提高了鄉村生態環境品質,改善了鄉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提高了村民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現在河道變寬了,河水也乾淨,河道沿線有遊步道,路燈、涼亭,我們每天吃完晚飯還可以在河邊散散步,在涼亭裏聊聊家常,心情也很舒暢。河道上建起了吊橋、河裏增添了竹筏,節假日裏有很多大人帶孩子前來遊玩,現在的村子不但變得漂亮了、也變得熱鬧啦!”正在河邊涼亭閒坐的澗場村村民李大姐,滔滔不絕地説著村子的變化和感受。
清油河鎮澗場村小流域治理成果,只是商南縣流域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商南縣緊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以碧水保衛戰為抓手,深入推進流域治理、岸線綠化美化,縣域內大小河流水環境持續向好,水清河暢。
河湖保護繪就綠色生態新畫卷
河湖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為眾多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和繁殖場所,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對於保障人類生産生活用水、維護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還具有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美化景觀等多重功能,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仲夏時節,走進風景如畫的蓮花湖,微風拂過,絲絲清涼迎面而來,湖面泛起層層漣漪,碧波粼粼映青山,水鳥翩翩空中舞,藍天白雲倒映湖中,仿佛天地相接,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商南縣在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河湖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圍繞“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要求,嚴格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不斷加強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全流域生態系統功能。把自然生態資源與生態農業、生態旅遊融合發展,開發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全域旅遊項目,讓遊客在優美的水資源水環境中感受生態商南的無窮魅力。
蓮花湖水利風景區只是商南縣河湖保護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丹江河、太吉河、縣河水庫等水系也同樣展現出了商南縣在生態環境保護與河湖保護的顯著成效。2023年,蓮花臺水電站被評為國家綠色小水電示範站,太吉河被省河長辦授予“陜西省幸福河湖”榮譽稱號。這些河湖保護工作成效,不僅有力提升了商南縣整體生態環境品質,也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河湖保護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商南縣將積極推動河湖治理技術創新,持續加強河湖保護力度,改善河湖生態環境品質,為“一江清水永續北上”貢獻商南力量。
迴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新價值
走進商南縣天和泥漿有限公司的製造車間,工人們正忙碌地把一堆堆廢舊衣物通過分揀切碎進入風送系統,經過幹法除塵、裝罐、加熱水解、恒溫高壓、緩衝過濾、噴霧乾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製造成了終端産品——鑽井泥漿,用於鑽井助劑,可提高採油産量8%到10%左右。
廢舊衣物還可與風化煤有機結合,加入活性劑進行物理接枝,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二者有效利用,生産出的産品既能作為鑽井助劑使用,又能作為農業有機肥料使用,還能用於缺水地區的荒漠治理。而紡織品的下腳料粉碎後,加入不同類型的其他材料,通過物理改性、壓縮、造粒,還能作為建築、水利等工程封堵劑使用。據了解,該企業一年可處理 4.5萬噸廢舊紡織品,實現産值2.8億元,減少碳排放約35.84噸。廢紡來源於石油,其降解的産物又服務於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這種迴圈再利用的新發現、新科技,不僅為廢紡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讓廢棄物在新生中化作更多“珍寶”,也為減少碳足跡、實現碳達峰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商南縣城關街道三角池污水處理廠,污水經過格柵和沉沙池的處理,去除了大顆粒的雜質和沉積物,然後進入生化池,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有機物質轉化為無害的物質……經過一道道嚴格規範的處理程式,最後變成一渠透明無味的清水匯入河裏,或供養自然生物,或用於農業、工業生産等,實現了污水迴圈再利用。
餐廚垃圾也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南縣通過建立餐廚垃圾處理廠,實現了城市餐廚垃圾集中收集、運輸和處置,最終使餐廚垃圾變為廢油脂和降解産物,可以用做生産生物柴油、有機肥料、飼料等産品的原材料。
近年來,商南縣積極探索綠色迴圈發展路徑,加大了對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支援力度,倡導綠色低碳發展,一批綠色迴圈發展企業應運而生。構建廢棄物回收綜合利用體系,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開展林下綠色種養迴圈産業,抓好生活污水、餐廚垃圾等源頭治理,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也讓更多廢棄資源開啟“新生”之路,實現新價值、新動能。
綠色礦山引領“金山銀山”新理念
走進陜西華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眼前是一幅綠色花園式礦山景象。這裡不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塵土飛揚、機器轟鳴的礦山場景,而是清潔整齊,綠化美化都很到位的礦山企業。在採礦區,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企業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礦區周圍設置了防塵網、灑水裝置等環保設施,用來減少開採過程中周邊環境污染,完善的廢水處理系統,確保生産污水零排放。
據公司副總經理治小忠介紹,公司成立至今,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2019年編制完成了《陜西華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全面開啟“國家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嚴格貫徹落實“邊開採、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先後投入2000余萬元對採礦工區、選冶廠、尾礦庫、辦公生活區進行全面綠化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的實施有效改變礦區環境面貌,有效防止雨季泥石流的危害,起到了截流、防洪、排水的作用。通過種植樹木,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實現礦區環境天藍、地綠、水凈。公司于2021年進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同時還獲得全國綠色礦山推進委員會授予的“中國礦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單位”稱號。陜西華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功實施綠色礦山治理,成為行業內的典範。
近年來,商南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打造綠色礦山,通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化礦山監管、強化修復力度、持續推進“五亂”問題整治,引導礦山企業走綠色發展之路。相關企業也積極響應,加大投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發展共贏。據了解,商南縣有48家礦山企業完成了地形地貌恢復治理工作,治理面積136.52公頃。同時,以國家級綠色礦山——陜西華源礦業有限公司千家坪釩礦為示範引領,完成4個市級綠色礦山創建工作。
生態産業煥發鄉村振興新顏值
清明節前後,商南縣的茶葉進入採摘期,走進商南縣茶旅康養融合示範園,映入眼簾的是滿目青翠,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猶如綠腰帶一樣,從山腳依次纏到山頂,茶農們正熟練而迅速地將一片片嫩芽採入籃中。茶海美景引來無數遊客到茶山打卡留念,賞風景、聞茶香、聽鳥鳴,體驗採茶樂趣,秀麗的茶山、忙碌的茶農、快樂的遊客,形成一幅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畫卷。
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來,商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態茶城”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茶産業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旅遊、康養、加工三延伸,促進全縣茶産業高品質發展。茶産業已成為商南縣農業的首位産業、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目前,商南縣現有茶園28萬畝,年産茶葉8700噸,産值達15億元,片片小茶葉也成了片片“致富葉”,一座座茶山變成了商南人致富的“金山銀山”。
孟夏時節,走進試馬鎮紙坊村龍王溝的百畝連翹基地,漫山遍野的連翹樹鬱鬱蔥蔥,綠葉間一簇簇繁盛飽滿的連翹果壓彎了枝頭,長勢喜人,再過一個多月這些連翹果就成熟可以采收了。
試馬鎮紙坊村黨支部書記淩貽海説:“山坡荒地種植連翹不但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還能實現經濟效益。2017年利用這片荒山發展連翹種植110畝,2021年開始收益,2023年連翹銷售收入達35萬元,期間帶動本村脫貧戶及農戶40人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切實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每到春天連翹花開,漫山遍野呈現一片金黃色的海洋,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連翹産業的發展不但美了荒山,也飽了村民腰包。今年,我們村擴大種植規模,再次利用荒山完成連翹種植500畝,五年內達到豐産,預計年收益50萬元左右。下一步,我們村將把連翹産業發展與鄉村旅遊相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提升村集體和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在青山鎮新馬河流域的25畝石菖蒲基地裏,工人正在進行護苗除草等管護工作……石菖蒲種植不僅能美化改善新馬河生態環境,還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青山鎮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形成了基礎農業、特色農業和綠色農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全鎮有效整治恢復耕地面積700畝,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11000畝;引領全鎮已發展木耳150萬袋、平菇50萬袋、羊肚菌60畝、靈芝100畝,帶動500余戶群眾戶均增收5000元;在新馬河流域引進種植石菖蒲25畝,在茶葉基地套種油茶4000余畝,種植元寶楓1萬餘畝,形成了一地多種、産業融合、管護雙贏、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雙豐收的産業體系。”青山鎮黨委書記殷書寧介紹道。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商南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綠色産業,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如今的商南,呈現出天藍、地綠、水清以及産業興旺、民眾富裕的景象,這些畫面成為了其厚植綠色、提升生態之美的有力見證。
千帆一道帶風輕,奮楫逐浪正當時。商南縣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為商南高品質建設“四大名城”貢獻綠色力量,為鄉村振興描繪生態圖景,為美麗中國鑄就綠色發展基石。
來源:商南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商南:以“綠”為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