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所農貿市場改造後,人來人往。
■撫順路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後環境整潔乾淨。
■鞍山二路農貿市場變身優鮮菜場,智慧化水準提高。
在人們的習慣印象中,農貿市場總是和“臟亂差”相關聯。然而現在走進位於嶗山區同安路上的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卻像走進現代超市。“地面乾淨整潔、菜品區隔規範,有空調可停車,還引入大數據,設有蔬菜檢測室,讓人舒心又放心。”每天,市民周世安都來這個市場採購以開啟嶄新的一天。改造後的市場不僅優化了購物環境,還植入了數字化“大腦”,令前來買菜的市民和市場經營業戶讚不絕口。
作為我市去年首家完成升級改造的智慧農貿市場,這家已“服役”11年的老市場“煥發容光”:經營面積擴大到7000多平方米,除了果蔬生鮮、熟食等常規攤位,還增設了餐飲、超市、藥店、修鞋洗衣、服裝百貨等多種業態,打造了餐飲“明廚亮灶”示範一條街,實施了智慧農貿工程。如今這裡更像是社區商業中心,客流相比以前也有了大幅提升,“我們要打造成社區的‘鄰里中心’,盡可能地為大家提供更多便利。”市場負責人張景安認為,這也是未來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一個方向。
實現華麗轉身的農貿市場還不止這一家。農貿市場事關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去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轉變思路、創新舉措,將農貿市場工作重心由管理服務轉移到硬體建設,實施農貿市場整治提升行動,重點對13處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一批“顏值與智慧”並存的農貿市場成了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從1958年在荷蘭召開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討會上首次出現“城市更新”的概念開始,人們對於“更好的城市”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曾説:“對於一個城市來説,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
農貿市場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是城市更新不可或缺的主題。日前,《青島市農貿市場專項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實施,填補我市長期缺少農貿市場專項規劃的空白,入列城市建設規劃體系中。《規劃》針對我市不同區域建設情況與農貿市場發展特點,將全市劃分為“存量更新區”“增補完善區”“城市拓展區”三個圈層,通過保留、改造、更新、新建、預留等方式,逐步優化完善農貿市場佈局,構建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城市目標定位相匹配的高品質農貿市場體系。
鏡頭一:數字化賦能,傳統市場轉身智慧菜場
作為市北區最早的星級農貿市場,鞍山二路農貿市場曾讓附近居民享受“買菜就像逛超市”的超前體驗,去年又再次經歷迭代升級,搖身變成每日優鮮旗下優鮮菜場全國首家旗艦店,數字化賦能傳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讓其成為全國首家智慧菜場。
上午9時左右,市場內人來人往,乾淨明亮的環境,劃分清晰的功能區,車位清晰的停車場,因為有了良好的通風系統,即使走在海鮮區也聞不到異味。早在6年前,這處菜場就在“超市化農貿市場”理念引導下實施升級改造,成為當時市北區唯一一個擁有停車場的農貿市場。如今這裡處處透著智慧化,每個攤位前都配備了智慧電子秤,採用智慧一碼通,銷售數據等可實時傳回後臺“智慧大腦”中。
“變化太大了,環境越來越好,各種設施設備更加智慧,客流也明顯增多了。”今年52歲的王女士是在這裡工作了20多年的老業戶,和丈夫經營著一處蔬菜水果攤,見證了這處菜場從露天大棚向智慧農貿的迭代轉變。王女士坦言,多年來的經驗讓她對顧客的喜好和蔬菜瓜果的銷售情況基本做到了心裏有數,但難免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智慧市場則打消了她進貨的後顧之憂。“現在每天晚上收攤後,我都要去市場的‘智慧大腦’裏看看,好計劃第二天的進貨量和受青睞的菜品水果,有的放矢買賣才更好。”
王女士所提到的“智慧大腦”,就是優鮮菜場的“數據駕駛艙”,在這裡,碩大的螢幕上數據實時變動,進場客流、交易額、訂單品類、停留時間、品控檢測等數據資訊清晰可見。“依託智慧物聯設備打造的大數據平臺,通過給商戶安裝的新一代智慧電子秤和智慧一碼通收集資訊,進行分析後,可以直觀地向商戶展示暢銷品類,可供商戶進行採購參考。”青島城運現代物流集團市場開發分公司鞍山二路市場黨支部副書記彭靜告訴記者,優鮮菜場還打造了“虛擬雲超”,可為用戶提供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一站式便捷購物體驗。
以先進的數字手段對傳統菜場進行改造升級是大勢所趨,鞍山二路農貿市場打造了國有農貿市場升級轉型的典範。“作為國有企業,我們深耕農貿市場已20多年,在做大做強現代農貿市場上,有經驗有資源有平臺,憑藉星級農貿市場優勢,借助每日優鮮全方位的合作力量,以鞍山二路智慧菜場為樣板,推動興山路農貿市場、大連路農貿市場和康定路農貿市場進行智慧化、標準化升級,打造數字化農貿市場。”青島城運現代物流集團副總經理、市場開發分公司黨委書記王虎國對於未來農貿市場的發展有著諸多謀劃,發揮國企力量和優勢,利用青島城運集團場站等資源優勢新建市場,填補空白、覆蓋盲區,同時計劃打造一個集全市農貿市場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引導提高農貿市場發展水準,不斷推動其轉型升級,讓更多家庭買得省心,吃得放心。
鏡頭二:停車環境優化,批發市場零售量大增
隆冬時節的淩晨3點,撫順路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周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當絕大多數市民還在熟睡時,批發市場裏的商戶們已經開始為市民的“菜籃子”忙碌了。
一切都在天不亮的時候進行。大約淩晨5點過後,批發交易高峰時段的繁忙漸漸“熄火”,而零售交易開始了新的忙碌。進入早高峰時段,周邊交通常常陷入膠著狀態。“以前這裡不穿水鞋根本進不來人,氣味也難聞,現在環境可好了,老百姓願意來了,我們幹得也更起勁。”對於在市場賣了近30年海鮮的老業戶郭春香來説,已經習慣了一天忙活十幾個小時的辛苦,説起海鮮牲肉廳的大變樣難掩欣喜之情。
地面全部鋪設新地磚,攤位前安裝地漏,地下排水道經過抬高處理,原本臟亂差、濕答答的環境已不見蹤影;每個攤位上方都配了電子顯示屏,公佈當日貨價和經營許可證、進貨資訊等;市場外,原本亂停亂放的小貨車規整地停在了泊車位上……地下一層改造後重新開張的市場發生著肉眼可見的顯著變化,購物環境改善、停車更加方便、商品質優價廉,許久不露面的老顧客也從四面八方大老遠趕過來。
“改造以後,客流量增長了兩三成,單説海鮮牲肉的交易量就翻番了,這些主要來自於零售,説明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願意進來了。”撫順路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地下一層交易廳經理孫聖起表示,自2018年以來,市場陸續對各層進行改造,去年又投入近2000萬元對海鮮牲肉廳進行升級,從基礎設施到通風、消防設施再到櫃檯、燈光設計等全新打造佈局,向著商超看齊,讓市民購物更舒適便利。
吸引更多市民走進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交通便利。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撫順路批發市場,是青島市區唯一一處大型蔬菜副食品綜合批發市場,兼具批發和零售功能,如今日均客流量2萬餘人次。當年在規劃建設時,這裡還是人口稀疏的城市邊緣,隨著城市飛速發展,原來的城鄉接合部逐漸變成市中心,商戶經營、大型車輛裝卸貨物,無論是對周邊交通還是居民生活都帶來了一些影響。
不過,批發市場通過自身調整力圖改善交通,大開便利之門。2018年投資2500多萬元,在市場樓頂建起了停車場,讓周邊車輛全部“上樓”,把亂停亂放的道路釋放出來,通過規範整治,如今停車位達到700多個,除了能滿足批發市場業戶和進貨車輛使用外,還能為顧客和周邊居民提供停車服務,也改善了周邊交通擁堵現狀。
鏡頭三:引入連鎖品牌,打造濱海特色農貿市場
“大姨,又來了,今天買點什麼菜?”“這菜天天吃,真不知該吃點什麼了,你給看著挑幾樣吧。”在浮山所農貿市場北區內,像這樣的日常“拉呱”幾乎隨處可聞,這裡不再是小小的菜場,而是充滿煙火氣的社交圈。經過近半年的改造升級後,北區正式營業不過月余,蔬菜攤主劉金秀就有了自己的熟客。“環境整潔舒適,有了中央空調不用挨凍,檔次提高了,蔬菜新鮮還便宜,以後買菜就上這裡來。”家住浮山所周邊,有著50多年買菜經驗的于女士,平時都是聞“價”而動,哪的菜價便宜就去哪買,市場改造後便開始頻頻光顧。
市場此次全面改造提升的不僅是購物環境,還從經營思路上出新。“為了讓市民吃到便宜新鮮的蔬菜,市場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與種植戶或者農村合作社合作直接進市場銷售,實現産地直供,沒有了中間商的環節,菜價比以前至少降低了15%。”市場負責人齊魯告訴記者,就拿大白菜來説,其他市場要賣1.5-1.8元/斤,這裡同品質的不到一塊錢一斤。
給得了新鮮食材,容得下人間溫暖。這是浮山所農貿市場給予自己的最新定位,致力於打造“市民優選的星級綜合生活市場”,經營業態除了傳統生鮮水果、糧油熟食等,還引進了便民服務、五金百貨、生活用品等,這裡不僅有稻香村、生活林等百年老字號,也有路客時代俄羅斯跨境電商、小二香酥雞、八珍王等網紅品牌和全國連鎖品牌。農貿市場不再只是簡單的交易場景,而是消費升級的生活方式場景。
設置公益理髮便民攤位,為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理髮;搭建商戶之家,為商戶提供做飯和休息的場所……相較于傳統的農貿市場,這裡多了幾分溫馨和時尚。
作為市南區最大的一處室內農貿市場,有著600多年浮山所集的文化沉澱,浮山所農貿市場正在經歷一次華麗蛻變。已經閉店等待改造的南區也有最新規劃,“我們將其定位為‘城市名片’,憑藉旅遊前沿的地理優勢和濱海城市特色,將打造一站式星級海鮮餐飲網紅市場,提供海鮮銷售、加工一體化服務,讓它成為遊客來青島旅遊的打卡地。”齊魯表示,市場南區計劃今年7月份完成升級改造。
特色化,代表著城市農貿市場未來發展趨勢。要結合本土文化,融入當地特色,根據消費群體打造別具一格的農貿市場。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近年來,通過新建改造和星級農貿市場創建,我市農貿市場整體面貌和管理水準有了明顯提升。農貿市場的迭代更新,隱隱暗合了城市向上、升級發展的印記。市市場監管局農貿市場處處長王晏林表示,去年以來,全市開展了農貿市場整治提升行動,將農貿市場工作重心由管理服務轉移到硬體建設,13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納入2021年度市辦實事,在場地環境、劃行歸市、設施設備配置3個大項80個小項中規定了市場升級改造標準,打造了像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浮山所農貿市場等升級改造的樣板,未來將充分發揮它們的示範帶動作用,持續對農貿市場進行整治提升,推動市場規範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發展,建設高品質農貿市場。
記者手記
菜市場“新名詞”之變
農貿市場不僅是承載了一代代人日常生活的市井喧囂之地,同時也是一個地區變遷的記錄器。
城市觸角延伸到哪,會有相應的配套市場應運而生。
在城市不斷更新中,一代代菜市場面臨一輪又一輪淘汰、重組、升級更新。菜市場的名詞,變成農貿市場,變成生鮮門店,變成雲倉庫。在更新進程中,有些市場重新煥發生機,有些反而喪失溫度,生意蕭條。在這兩極化的市場評價中,我們應該“保留”什麼,“創造”什麼,是值得共同探討和思考的。
《青島市農貿市場專項規劃(2021-2035年)》對於農貿市場建設佈局給出了答案。以農貿市場品質提升為核心,借鑒先進城市經驗,按照“四化一高”農貿市場建設標準,科學引導青島農貿市場高標準建設及現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廣農貿市場與時尚商業、文體休閒等功能于一體的鄰里中心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務,滿足居民多元生活需求。
還應傳承濱海文化,推廣青島濱海旅遊與農貿市場相結合的時尚消費模式,高標準建設農貿市場海鮮水産專區;充分結合現有漁業碼頭及遊艇碼頭規劃,融合海鮮市場、海鮮美食體驗、濱海旅遊休閒等功能于一體,打造青島市特色海鮮專業市場、濱海漁人碼頭海鮮市場,形成青島旅遊新型網紅打卡地。
要逐步構建以農産品批發市場為依託,以中心農貿市場、社區農貿市場兩級市場為主體,小型生鮮超市、智慧微菜場、大型商超、農貿集市、網訂店取、生鮮直送等為補充的現代農貿市場體系,有序推動農貿市場建設,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新聞連結
“專項規劃”優化農貿市場佈局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印發的《青島市農貿市場專項規劃(2021-2035年)》,針對青島市不同區域建設情況與農貿市場發展特點,將青島市劃分“存量更新區”“增補完善區”“城市拓展區”三個圈層,通過保留、改造、更新、新建等方式,逐步優化完善青島市農貿市場佈局。
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和嶗山區南部等老城區範圍被劃入第一圈層存量更新區,規劃重點則是要結合舊城更新補充完善農貿市場,立體化改造利用舊廠房倉庫、公交場站、已建社區底商空間增補農貿市場;加強現有老舊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智慧化改造;推廣智慧微菜場和小而精的生鮮超市等新型農貿市場,鼓勵開通購菜公交專線。
不同圈層有不同的策略,老城區結合城市更新重點實施批發市場疏解轉型、現有農貿市場品質提升,存量空間立體化改造補充農貿市場服務;新城區結合城市規劃功能佈局科學統籌農貿市場選址,高標準建設農貿市場。對照《規劃》確立的目標,近期我市將按照“規範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質”要求,實現市區現有農貿市場改造全覆蓋,完善補充現存服務盲區,解決居民突出需求,實現社區農貿市場800米社區覆蓋率不低於70%的目標。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