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對開放樓院實施『微治理』前(左圖)、後(右圖)。 賈 臻 攝
延吉路靠近福州路路口的公交車站站臺,有綠籬影響乘客上下車,在進行了遷移綠籬、硬化路面等改造後,乘客可以通過斑馬線直達馬路對面;市南區雲南路街道辦事處壽張路社區定陶路7號原為一處臨時搭建的簡陋居民納涼棚,街道社區請來專人進行設計建設,變成了古香古色的景觀亭;城陽區的部分道路紅綠燈、限速牌被樹枝遮擋,經工作人員修剪後,紅綠燈、限速牌得以“重見天日”……這些不“傷筋動骨”的小變化、小改善、小更新,讓市民“可觸可感”,是對城市進行的有溫度的治理。
這些變化,緣于我市今年4月份啟動的在城市管理領域開展的“微治理”行動。“本著‘花錢少、見效快、市民切身感受明顯’的原則,聚焦城市管理領域不精細、不規範、不便利,以及以往各行業治理中未涉及、有漏項或管理粗放等城市管理問題,採取多方合作、公眾參與、市場運作、綜合治理等方式,不斷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城市管理領域開展的“微治理”行動,包括開展涉及便民休閒、出行、綠化美化等方面相關問題的“微治理”,如露天健身器材、護欄、便民石凳、木凳損壞維修不及時問題,路口兩側綠籬過高、遮擋駕駛員視線問題,綠籬正對斑馬線兩端,影響行人通行問題,樹木枝條修剪不及時遮擋信號燈、路燈以及阻礙行人正常通行問題,盲道不連貫、佔壓、拐角過多、未設置無障礙出口問題;垃圾分類宣傳欄、垃圾桶佔壓盲道問題,廣告招牌陳舊破損問題,宣傳品年久失色更換不及時問題,單元門口、樓道內常年不用的牛奶箱、報紙箱、消防箱破爛不堪等不精細、不規範、不便利的相關“小”問題。
“微治理”行動還包括城市管理區域性綜合性問題以及城市管理安全隱患問題,如農貿市場、海水浴場、城市廣場、交通樞紐、商業步行街等區域周邊環境衛生差、佔路經營多、市政設施破損、佔綠毀綠等問題,閒置土地私搭亂建、開荒種地、環境臟亂、亂倒垃圾、護欄年久失修等問題,以及人行道與兩側地面高度落差較大、無防護設施問題,港灣式停靠站無防撞設施、影響乘客出行安全問題,消防栓保護架設置不合理、線纜設置不規範影響通行安全問題,電動車充電亂扯電線、電動汽車充電樁損壞維修不及時等問題。
截至目前,全市共實施“微治理”7500余處,困擾群眾生活的一批“小事”“難事”得以快速解決,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