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資訊 | 版權聲明 | 廣告合作 | 關於我們 |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531-88556595
城市
濟南 青島 淄博 棗莊 東營 煙臺 濰坊 濟寧 泰安 威海 日照 臨沂 德州 聊城 濱州 菏澤
泰安實施“五鄉”行動廣納賢才 補齊鄉村人才短板
發佈時間:2021-03-29 17:08:05 | 來源:大眾網 | 作者:王如林 | 責任編輯:高靜

  酒臺村位於新泰市西南部山區,在羊蹄山、鳳凰山腳下,村莊三面環山,康王河穿流而過,曾經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子。然而,近幾年,酒臺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制辣醬、賣蜜桃、發展旅遊,村集體收入從之前的“爛窟窿”,發展到超過80萬元,村民留在山裏也能掙錢養家。

  在村民們看來,變化始於兩年前。“小王書記回來後,領著大夥兒辦合作社、發展特色種植、做電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酒臺村村民郭安柏口中的“小王書記”,是酒臺村黨支部書記王雲龍。這個“90後”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2019年3月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在王雲龍的帶領下,酒臺村瞄準産業脫貧,大力發展辣椒種植,搞辣椒深加工,做起了辣椒醬。如今,酒臺辣醬已發展13個地區代理商,年銷售額300多萬元,年消耗辣椒30萬斤,闖出了一條致富的康莊大道。

  近年來,圍繞“誰來振興”這個關鍵問題,抓住“人才”這個核心要素,泰安市在全市部署實施“五鄉”行動,舉薦10000名新鄉才助力鄉村振興,回請10000名經濟能人歸鄉興業,引進5000名大學生返鄉創新創業,每兩年選派1000名第一書記駐鄉幫扶,遴選10000名實用技術人員跨鄉服務,打通各類優秀人才向農村一線流動的渠道,打造一支引領鄉村振興的帶頭人隊伍。

  “安駕莊鎮在外打工的多達4萬餘人,為在外的打工人鋪平回家路,不僅能培養一批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鄉村振興領軍隊伍,更能解決留守老人、兒童等問題,真正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肥城市安駕莊鎮黨委書記李開磊對於“人才回流”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他介紹,安駕莊鎮黨委立足“建安之鄉”優勢,自主研發了服務建安平臺APP,開設“回鄉創業板塊”,統計匯總各村閒置地塊、房屋等在平臺公示。在外人才可通過平臺留言,反饋投資需求、創業意向,由平臺幫助其選擇優勢地塊、適合項目。與此同時,還出臺了《吸引在外人才返鄉興業獎勵政策》,激發在外人才回鄉就業創業的熱情,目前已吸引投資8000萬元,引進項目12個。

  “春風最是家鄉好,人間還是鄉情濃”。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依託産業發展規劃,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突出有信仰、有威望、有本領、有鄉情、有意願“五有”標準,泰安廣攬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舉薦新鄉才5023名,回請經濟能人5043名,吸引返鄉大學生2094名,選派第一書記845名,遴選實用技術人員6072名,88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五鄉”人才庫,越來越多的在外“能人”重回故里、紮根鄉土,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活躍在田間地頭,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和生力軍。

  引進來還要留得住。為了讓“五鄉”人才安心發展事業,泰安出臺實施城鄉基層黨組織書記“育苗升級”工程的《意見》,健全完善引、育、留、用機制,給予返鄉創業大學生孵化基地創業優惠政策、創辦小微企業減免稅費等政策,扶持他們就業創業,落實遞進培養措施。每年公開選聘本土本鄉大學生到村任職,全市408名全日制大學生進入村居“兩委”,208人擔任黨支部書記。實施“百企聯百村”行動,組織126家企業和152個村結對共建,為經濟能人回鄉投資興業提供暢通渠道。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鄉鎮(街道)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使村幹部有盼頭、有奔頭,去年以來,全市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考錄公務員5名、事業單位人員3名。(王如林)

 

熱點新聞
滾動
煙臺市首個居民區充電示範點建成投運
青島114個項目入選“省重點” 項目覆蓋13條産業鏈
淄博全力打造三大平臺 助力“中國膜谷”建設
濟南吹響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衝鋒號
青島防疫物資企業加速“出圈”
總投資1258億元!淄博市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拔頭籌”
濟南這些地段要拆遷徵收 快看有你家嗎?(附位置清單)
濟南拆違後有證的商鋪租金漲五成
房産證“下崗” 5月1日起頒發不動産權證書(圖)
房子被查封狀態不允許買賣 如刻意隱瞞或構成犯罪
房東隨意進出90後女租戶房間 稱“有本事買房別租”
張鐵林北京豪宅曝光 張鐵林的收藏品值多少錢?
+更多
描繪小康生活的美好畫卷
描繪小康生活的美好畫卷
美不勝收!泰山腳下萬畝古梨樹梨花綻放
美不勝收!泰山腳下萬畝古梨樹梨花綻放
濟南軌道交通2號線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濟南軌道交通2號線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3月1日起昆崳山開山 五大景區全部開放
3月1日起昆崳山開山 五大景區全部開放
青島新添雲端視角 海天文旅重觀島城
青島新添雲端視角 海天文旅重觀島城
山東平度: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振興
山東平度: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