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全省將創設120萬個左右城鄉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100萬個左右
●據估算,鄉村公益性崗位年均補貼達1萬元左右,將顯著提高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的收入水準
“‘十四五’期間,在全省創設120萬個左右城鄉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創設100萬個左右,城鎮公益性崗位創設20萬個左右。”今天(12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山東省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方案》《山東省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暫行辦法》,介紹新一輪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
自2003年設置公益性崗位以來,我省不斷完善崗位開發管理制度,優化崗位設置,截至目前,已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50萬人次。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梅建華介紹,新一輪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大幅擴大公益性崗位規模,幫助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就業。“十四五”期間,在全省創設120萬個左右城鄉公益性崗位,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創設100萬個左右,城鎮公益性崗位創設20萬個左右。2022年、2023年每年分別安排公益性崗位40萬個左右,2024年、2025年每年分別安排公益性崗位20萬個左右。
據介紹,新一輪崗位開發計劃中,鄉村公益性崗位超過80%。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主要安置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農村殘疾人、農村大齡人員等群體;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主要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城鎮大齡失業人員。崗位設置也更加科學,統籌整合現有公益性崗位,分為公共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事業類、設施維護類、社會治理類等崗位,由縣(市、區)根據實際,綜合設崗或單獨設崗。
在崗位待遇方面,新一輪公益性崗位統一實行政府補貼,按照不低於當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或月最低工資標準,由縣(市、區)按月發放。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夏魯青介紹,據估算,鄉村公益性崗位年均補貼達1萬元左右,將顯著提高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的收入水準。堅持多勞多得的原則,按照崗位類型、勞動時間等因素確定崗位待遇標準,有效避免“大鍋飯”或“平均主義”。為在崗人員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並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服務管理更加規範,搭建全省統一的公益性崗位精準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資訊化等手段,對崗位和人員實行“雙實名”管理。堅持“誰用人,誰管理,誰負責”,明確城鄉公益性崗位的管理由鄉鎮(街道)統一負責,村(社區)參與做好需求摸排、人員組織、日常管理等工作。進一步豐富監管手段,允許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助管理。
省財政廳副廳長陳東輝介紹,我省將切實加大資金籌措力度。據測算,明年各級政府需投入56億元,2025年當年將達到168億元以上。加大省級投入力度,對鄉村公益性崗位,省級按照每個崗位年均1萬元的標準,對市縣給予分類分檔補助,並重點向財政困難縣傾斜。切實加大激勵約束力度,加快資金落實進度,對就業補助等資金,實行“一竿子插到底”的直達機制,並對在就業工作績效評價中受到表彰的市,給予不低於500萬元的定額補助。
□記 者 劉一穎
實習生 杜山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