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山東省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副省長曾讚榮説,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國土利用狀況和資源家底,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自然資源,實現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曾讚榮介紹説,國土調查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每10年進行一次。2018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啟動調查工作,山東省工作也全面展開。為推動調查工作順利開展,省、市、縣政府均成立了第三次國土調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共有1.8萬名調查人員參與,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全省國土利用狀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國土調查數據庫。
山東省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山東省土地利用主要數據為耕地9692.80萬畝,園地1893.56萬畝,林地3908.02萬畝,草地352.83萬畝,濕地369.37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209.72萬畝,交通運輸用地669.61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988.03萬畝。
“對比以往兩次調查,‘三調’在調查內容、技術方法、組織模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調整和提升。” 曾讚榮表示,第三次國土調查內容更加豐富,第三次國土調查立足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將以往的“土地”調查調整為“國土”調查,查清了各類國土資源在空間上的分佈和邊界。第三次國土調查統一了陸海分界、明晰了林草分類標準、細化了城鎮村建設用地分類,並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調查還把耕地變為其他農用地的情況,按恢復耕種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區分和標注。
調查數據更加精準。調查數據真實準確是的生命線。第三次國土調查在遙感、衛星定位和地理資訊系統等常規調查技術基礎上,整合了雲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全面採用優於1米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影像。第三次國土調查將建設用地和設施農用地圖斑的最小上圖面積標準從第二次國土調查時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農用地圖斑從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類圖斑精度也有相應提升。第三次國土調查全省調查圖斑1498.92萬個,比第二次國土調查增加了近兩倍。
調查效能顯著提升。第三次國土調查建立並全面應用了“網際網路+調查”機制,通過全國統一的“國土調查雲”平臺,實現了外業調查、內業核查、數據建庫等工作的上下聯動、遠端對接和實時印證。外業調查中,同步拍攝實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塊全貌和利用特徵,拍攝坐標、方位角和時間等資訊,通過雲平臺實時上傳、比對、校核。(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道)